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新兴太空经济具有广泛前景

2022-11-10 10:37:47    经济参考报

嫦娥五号采样返回、天问一号一次实现“绕、着、巡”、中国空间站建设迈出新步伐……近年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供了强大战略支撑。

在11月7日举办的中国企业论坛“科学家讲坛:太空科技与太空产业”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解析了我国太空科技技术特点,并介绍了我国空间站任务、工程体系化管理模式,分享了载人航天精神,并对太空产业和太空经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我国空间站研制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体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典型领域,近10年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航天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带动产业、惠及民生;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助推了航天器先进性的提升,尤其是随着数字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航天领域也从技术进步的红利中受益,研发实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杨宏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载人飞船工程实现进入太空,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工程实现进驻太空,第三步是空间站工程将实现和平利用太空。

面对空间站这样复杂的航天器系统研制,除了技术上的突破,也体现出复杂大系统工程管理的重要性。“空间站系统复杂度高,多学科深度耦合,技术跨度大,传统研制与运行模式不能适应。全面数字化研制是空间站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必由之路。”杨宏说。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完成工程各项任务、取得重大工程成就的同时,也注重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将成果应用和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开展大规模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例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技术,可利用空间站在轨独特的太空环境开展实验和试验。

近年来,在商业航天蓬勃发展、欧美等加紧布局新太空格局的背景下,以航天科技为技术载体、以航天产业为重要依托的太空经济,正受到世界主要航天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杨宏说:“太空经济活动包括探索、开发、利用太空的全部产业活动及其衍生产品和增值服务。太空经济的本质是航天科技水平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有效对接和模式创新。”杨宏还就太空经济发展的几个典型领域进行了展望,如空间站空间科学试验、太空育种、航天器在轨服务、太空能源开发利用、太空旅游等。

太空经济日益呈现出基础性、强关联性、高促进性和高增长性特征,将持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杨宏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提升探索和利用太空的能力,拓展太空应用。

“空间信息服务相当长一段时间仍是太空经济主业,需要紧盯应用与服务。新兴太空经济业态将会迸发巨大的产业能量,围绕着航天技术会诞生一批新的企业,衍生出新的航天产业。”杨宏说,这些企业的诞生和产业的成长将改变某些经济结构,并为现有的产业插上翅膀,为我国经济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美好的前景。(记者 杨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好新技术这一科研手段
下一篇:先天免疫细胞中心功能发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冬季取暖设备如何放心选安心用?

冬季取暖设备如何放心选安心用?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