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激发对太空科研的热情和向往

2022-11-08 10:23:48    人民日报

孩子们在“天宫课堂”中展现的好奇心,在未来很有可能转化为科学探索的雄心。“天宫课堂”为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太空和科学研究的热情与向往,提供了有效的催化剂

不久前,“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也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50分钟,意犹未尽。从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先进科学实验设施的展示,到各种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实验演示,从航天员亲手“采撷”在太空生长的植物,到天地之间的互动交流,又一场充满奇思妙想的“天宫”一课,展现着太空的神奇魅力,也激发着广大青少年探索浩瀚宇宙、感知前沿科技的好奇心。

十年来,从神舟十号的首次太空授课,到神舟十四号的第三次“天宫课堂”,航天科普不断深化和拓展,撒下无数科学的种子,在亿万青少年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助力更多梦想长成参天大树。

“天宫课堂”第三课,有不少新特点。教学空间更大了,和前两次“天宫课堂”不同,这次太空授课是在全新的“太空教室”——问天实验舱进行;太空授课的天地通信保障更加有力了,太空授课中采用问天实验舱、天和核心舱两舱接力测控的方式保障“太空天路”畅通。还有新的“太空教师”、新设计的实验……对“天宫课堂”这张国家科普名片的持续打磨,映照着中国航天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喜人成果。载人航天、探月探火……这些进入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航天关键词,进一步反映出这十年来我们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脚步扎实有力、奋力向前。

“天宫课堂”上,科学与太空的融合更深入,知识和场景的结合更紧密。在太空授课这趟科学之旅中,老师和学生向着未知共同奔赴。天地互动更加同步——地面课堂的学生“当面”对比他们所种空间站同类植物种子的生长情况,“太空教师”忍不住给孩子们点赞:“真的是一个小科学家”。课堂的科学含金量越来越高——“神十四”乘组指令长陈冬戴上混合现实眼镜,为同学们“演示”植物样品的采集操作,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科学任务。无论是进行科学普及,还是做科学研究,中国空间站正是因科学而建、为科学而用。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助力科学家完成相关研究试验,从而推动人类科学的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纳入二〇三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孩子们在“天宫课堂”中展现的好奇心,在未来很有可能转化为科学探索的雄心。“天宫课堂”为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太空和科学研究的热情与向往,提供了有效的催化剂。

今后在空间站运营过程中,“天宫课堂”会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我们期待,随着探索的步伐迈向更深更远的太空,航天科技工作者能取得更多具有长远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把我们的太空家园建设得更温馨、更舒适,让公众更好感知前沿科技的奥秘与魅力,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添砖加瓦。(余建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好新技术这一科研手段
下一篇:“数字进博”拓展云上空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冬季取暖设备如何放心选安心用?

冬季取暖设备如何放心选安心用?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