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后续,将按计划实施梦天实验舱转位,形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合体。梦天启程,叩问苍穹再出发;天宫定居,太空之家终成真。中国空间站一步一个脚印的圆梦故事,令人感慨万千。
1971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空间站发射成功。为什么4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仍然要建设属于自己的空间站?这首先体现出我国独立自主、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发展之路。中国空间站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可靠性、安全性、舒适宜居性、综合效能、兼容拓展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据专家介绍,梦天舱有一项“独门绝技”,就是可以将微小飞行器送入太空,通俗点说就是可以在空间站上发卫星,进一步增强了空间站的综合应用效益。类似创新技术的应用,体现了中国航天人探索宇宙、不断超越的精神品格。
梦天实验舱发射当天,是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逝世13周年的日子。航天后辈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姿态,正是对钱老最好的致敬与告慰。自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以来,已经走过30个年头。但是,青春活力却是航天团队的重要特征,长征五号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因“北京明白”走红的北京调度岗位更是一支90后团队。正是因为有一代代航天事业的新生力量挑大梁、担重任,中国航天事业才能永远风华正茂。
中国航天事业一路走来,少不了爬坡过坎之难、闯关夺隘之艰,正是破解一个个难题、克服一次次困难的进程,推动实现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跨越。回顾空间站的整个建设过程,可谓筚路蓝缕。中国航天人沉着应对各项技术挑战,面对复杂艰巨任务毫不畏惧,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当天宫的种子长成大树,一定会结出更多甜美果实,用一次次里程碑式的定格,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在中国的空间站叙事中,三次“天宫课堂”成为连接太空与地面、当下与未来的重要载体。从舱内生活场景、先进设施的展示,到兼具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实验演示,一次次互动交流激发着无数青少年探索浩瀚宇宙、感知科技前沿的好奇心。随着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启用,中国人有更加便利的途径观看航天发射。众多网友分享了自己拍摄的火箭发射画面,“追火箭”在我们身边蔚然成风。公众离航天发射“更近了”,有更多机会直观感受空间知识,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探索宇宙、探索科学的热情。
心有翼,自飞云宇天地;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随着中国在科技自立自强的路上越走越远,“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努力踏石留印,相信还会有更多扣人心弦的航天故事,铺展开中国式现代化的奇迹画卷。(吕京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