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上海大渡河路1550弄附近的陈阿姨发现,步行街拐角处多了个“开放式”的红色小亭子。据报道,上海首批试点10个“数字公话亭”,以数智赋能加载无线充电、一键叫车、中国电信视频客服、助老一键通、12345手语热线、“15分钟生活圈”信息查询、守望相助防走失等7大民生应用,让承载城市记忆的“老式公话亭”更新升级为守护城市的“数字安全岛”。此外,公话亭还支持三分钟免费国内通话,供有应急需要的人使用。
上海对公话亭进行数字化升级,实现技术赋能,增加更多新的智能功能,更好地为市民提供便利信息服务,以重新激活公话亭。这是一次积极有益的探索,有利于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公共电话亭做为城市基础设施,曾经遍布各地城市街头巷尾,为市民提供通话服务,并一度成为城市的“名片”。但是,随着通讯技术迭代升级,市民可以随时随地打电话,传统的公共电话亭就失去了存在价值,处于被边缘化的角色。近年来,很多城市的公话亭被大量拆除,仅在部分主要街道保留了少数公话亭,以供市民应急之需。
传统公话亭之所以逐渐消失,主要是功能单一、实用性不足所致,如果对公话亭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更多信息功能,就可以满足市民的新需求。一些城市为了激活闲置资源,积极拥抱信息化时代,结合市民的现实需求,对公话亭进行了数字化升级,除了保留通讯功能外,还增设电子触摸屏、摄像头、WiFi、手机充电等新功能,把公话亭变成了功能丰富的“信息亭”。
“数字公话亭”不仅是简单的技术升级,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城市治理态度。公话亭曾经陪伴了市民很多年,已经融入到城市的生活里,成为很多市民不可磨灭的记忆,适当保留公话亭,也是在保存城市的印记。而且,实现了技术升级改造的“数字公话亭”,可以为市民提供更丰富实用的功能,让公话亭能发挥“余热”,变为信息时代的“数字安全岛”。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城市老年人口与日俱增,很多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或者不会使用复杂的App,日常生活多有不便。“数字公话亭”的操作相对简单实用,更契合老年人使用,比如通过“预约就医”能实现人工挂号;用“预约叫车”刷脸即可叫到出租车等。显然,只要找到合适的定位,公话亭也能“涅槃重生”,成为信息化时代的服务利器,帮助老年人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