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众科学素养的增强,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科普的重要阵地,科普性质的文字作品、音频、短视频应有尽有。然而,网络科普内容良莠不齐,有的内容传播者打着科普的名义宣扬伪科学,给科普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近日,有报道显示,中国科协和有关部委共同开办的科学辟谣平台运行3年多来,已累计收集谣言达到11464条,发布辟谣作品3911个。
以科学面目传播的谣言,利用人们信奉科学、尊重科学的心理,有的故意扭曲科学常识;有的则对科学原理进行错误解读,严重混淆公众对科学的认知……这些都不利于科普工作的开展。因而,帮助公众选择优质科普内容,推出真正有权威性和专业性的科普产品,是网络科普工作必须迈出的坚实一步。
暑假期间,抖音和权威科普机构中国物理学会和北师大教科院合作推出“科学1小时”系列科普课程,邀请物理学家深入浅出地讲解物理知识,实现了网络科普大众性与专业性的统一。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和网友近600万人次通过抖音直播间,得以享受优质的物理教育资源,零距离感受物理学家传播的科学魅力。
其中,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魏红祥用1小时的时间讲透什么是物理、如何学好物理,既传授了经典的物理原理,也带领听众接触暗物质、暗能量等前沿的物理概念;中科院院士向涛则从物理范式角度,讲解物理原理之美;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用物理学原理“阐释”异地恋,用通俗生活类比物理知识,让听众留下深刻印象;90后博士后周思益以一句“人类可能可以穿越到未来”冲上热搜,将弦理论和场论以通俗语言生动诠释。总而言之,不管是资深权威的老前辈,还是初出茅庐的新秀,这些物理学者都在“科学1小时”科普课程里竭尽所能服务大众科普。
相比网络上一些一知半解的知识解读,这些专业的物理工作者对理论的理解更透彻,对物理教学和科普也更富有经验,从而更轻松自如地将受众带入物理殿堂的大门。其实,科普工作历来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和职责使命,不少伟大的科学家也习惯在从事研究工作之余,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工作。在实验室里,他们是前沿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而在科普讲堂上,他们又能阐释自己的科研成果,向公众献上一台热气腾腾的科学盛宴。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增强科普责任感和使命感。《意见》希望科技工作者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事业,自觉承担科普责任。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优势,推出面向更广大公众的科普产品,为科技工作者发挥优势从事科普事业创造良好条件。
当然,短短的“科学1小时”,可能会让一些对物理饶有兴趣的听众感到不够过瘾。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科普的意义不仅在于基本概念和常识的普及,也在于激发部分人深入了解科学世界的兴趣,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深造指明方向,从而培养未来的科技工作者和科学家。据悉,中国物理学会在全国有近三百所蒲公英基地学校,“科学1小时”就像蒲公英一样,把科学的种子播种到各地青少年心里,为祖国的科技事业积蓄熠熠生辉的新生力量。(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