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探寻数字服务贸易的“创新先机”

2022-09-06 11:24:20    新华网

创新是推进服务贸易发展最强劲的动力。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科技的崛起,以数据为要素,以服务为核心的数字贸易蓬勃兴起。未来数字服务贸易的“创新先机”在哪里?

2022年服贸会上,一大批高科技企业集中秀出了自己的“数字智慧”。从这场“科技盛宴”中,人们或许可以探寻到答案。

元宇宙的想象力:不是大,而是非常大

今年,元宇宙首次与服贸会“亲密接触”,成为热门“打卡”地。当沉浸式化妆、沉浸式开箱、沉浸式收纳火遍全网,服贸会“元宇宙”体验馆则为观众打造了一个更加深入的沉浸式穿越体验。

在XR演播室内,集VR、AR、MR于一体的XR虚拟拍摄技术,将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完美融合转换;依托裸眼3D技术,憨态可掬的熊猫从屏幕中缓缓“爬出”;文旅景区和演出舞台上,依托全息互动空间,真人与虚拟人仿佛置身同一空间……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点击、触摸是主旋律,大屏、小屏是主战场,但在元宇宙的世界,手脚躯体、声音动作,都是交互的重要方式,有的创业者甚至一步挺进脑机接口。”2022年服贸会,同时带来裸眼3D、XR演播室、全息互动空间三款热门应用的当虹科技市场总监彭小东认为,之于互联网,元宇宙的想象力不是大,而是非常大。

如何将丰满的理想化作美好的现实?

元宇宙体验馆多家参展企业代表认为,首先还需专注底层核心技术的研发,其次要不断尝试将技术搬出实验室,带入具体应用场景,最终完成市场培育。服贸会为元宇宙走进消费级服务贸易市场架起联通的桥梁。

“数实结合”:场景落地才是王道

连续多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飞速发展。衡量“数实结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的质量成色,场景落地才是“试金石”。

走进服贸会首钢园区的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展区,机器人几乎成了参展企业的“标配”,只见外形各异的机器人,或穿梭于展台间充当参展商“宣传大使”,或灵活攀爬作业展示自己的“负重绝技”,或人气爆棚时来上一曲热舞。

蓄势多年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等先进科技不再止于拥有酷炫的外表,如今已催生出更多实实在在的“神器好物”——

“让基层医院敢做大手术是我们的目标。”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冯铭介绍,今年服贸会,他们带来了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和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的便携式智能化神经导航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导航平台融入了协和神经外科团队的手术技术与经验,结合术前影像,可辅助医生定位术中病灶,搭配机械臂可实施穿刺术,进一步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准确性。

在气象与全球服务贸易展中,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展示了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只需1分半钟就可完成一次扫描,从而更快速捕捉到天气要素变化,雷达的相控阵天线犹如蜻蜓的复眼,任何细小的快速变化都逃不过它的观测。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航天新气象公司高级工程师杨川介绍,这款产品已应用于降水观测,可实现对冰雹、雷暴等灾害性天气的实时监测,为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支持。

探访服贸会现场,数千家企业集中亮相新技术、新产品,“无处不科技”正加速走向“无处不应用”。走进科技创新的入口,数字科技赋能下的服务贸易不可限量。

数字人民币:稳居C位、群雄逐鹿

换上“超级SIM卡”,手机摇身变为数字钱包,关机状态也能实现数字人民币支付;使用自助咖啡机、自助售货机,手机、手环、衣服、手套都可成为数字人民币的支付媒介……

在2022年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区,银行、保险、金融科技企业齐聚首,数字人民币稳居C位。

记者现场体验了中国银行推出的服贸会主题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中国银行展位工作人员关京江介绍:“对于部分不方便使用手机支付的老年人、儿童等群体,不用携带现金,硬钱包也可以帮助他们完成消费支付,更多人都能享受到数字经济的红利。”

手持一张工作卡即可完成打卡上班、消费购物、防疫检测等系列操作,借助数字人民币的“一卡多应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向人们展示了未来写字楼生活便利化场景以及智慧楼宇管理新模式。

在数字金融领域,数字人民币虽然还在不断推进试点中,但软硬钱包等场景应用已逐渐丰富。参展企业表示,服贸会拉近了金融机构、百姓与数字人民币的距离,通过展览中的互动活动,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体验到数字人民币使用的安全、便捷和高效,有助于“数字人民币+”在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场景加快落地。(王琳琳、姚均芳、陈旭)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下一篇:研究揭示:中国清洁空气行动推动二氧化碳协同减排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