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关注科技创新中的巾帼力量

2022-09-06 11:11:52    光明日报

日前,2022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圆满举行。引人关注的是,浦江创新论坛创立15年来,首次迎来了女性论坛——女科学家峰会,为女科技工作者交流思想提供了重要舞台。在此次以“绿色发展她力量”为主题的峰会上,海内外优秀女性科技人才共话全球创新发展,为该项议题注入澎湃“她”力量。

在重要国际交流舞台上,女性专门论坛从无到有,看似是小事,但释放出的信号和由此产生的涟漪效应一定不小。女性专门论坛的开辟,是对尊重科技创新巾帼力量这种社会共识的一种外在呈现。而后者的形成,既离不开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孜孜以求和卓越贡献,也有赖于国家层面多年来构筑的友好型制度环境,积极引导扶持更多女性科技工作者顺利进入并勇攀科学探索高峰,促进和保障她们的职业发展。

盘点过去10多年的女性科技人才政策,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从过去倾向于性别中立的立场调整为积极的差异化政策。值得重申的是,忽视性别差异的平等并不是真正的平等。同样,为了追求平等而一味进行简单的政策倾斜也不足取。此两种都无益于女科技工作者的培养和成长。

早在2010年,中国青年科技奖申报中女性候选人的年龄条件就由“不超过40周岁”放宽至“不超过45周岁”;2011年,国家层面发布的相关文件中,对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女性科技人才增长的比例、女性生育后回归科研项目等都作出了新的调整规定;2021年,科技部、全国妇联等13个部门和单位印发文件,提出包括支持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科研工作等6方面共16条政策举措,以破解女性科技人才职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一时引发舆论称赞和热议。

这一系列政策及相关行动,引导社会尤其是科学共同体正视男女在科技领域中的社会及生理差别,进而正视并调整科技工作者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可喜的是,多项研究证实,经此调整,我国女性科技人才的工作潜能被更多发掘,她们的科研贡献得到更多的认可和体现,她们的职业上升空间也不断得以拓展。据中国科协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女性科技人员总量已接近4000万人,且增速超过男性,成为名副其实的“半边天”。

女性科技人员数量的增长令人振奋,同时也有待解的问题存在,如女性科技工作者在科研领域高端缺位的问题。此外,青年女科技人才中断、中年科技人才发展停滞等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不论是科学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一国创新力量的集聚,都需要进一步释放女性科技工作者的人力资本价值和创造活力。这当然需要进一步关注女性科技工作者积累学术资本、平衡科研与家庭等具有普遍性的挑战,尽量减少非科学因素对其职业生涯的干扰甚至中断。同时,也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的颗粒度,在更为具体的学科等场景内为该群体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扶持。

除了关注女科技工作者的存量群体外,未来潜在的增量群体同样应该是政策关注的重点。女科技工作者的成长道路上有很多的障碍需要跨越,有的是容易识破的“女孩不适合学理科”等社会偏见,更多的是隐形的管理制度与歧视等。唯有清除这些障碍,涵养推动女性参与科学创造的社会文化氛围,才能引导更多女性走进这一领域。而这,需要我们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方能真正让科技创新中的巾帼力量壮大、丰沛。

(王丹)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下一篇:研究揭示:中国清洁空气行动推动二氧化碳协同减排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