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人人可有碳账本

2022-08-18 10:26:28    经济日报

眼下,“2022北京绿色生活季”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其中,北京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绿色生活季”小程序以及正式上线的北京个人碳账本受到各方关注。

北京市民登录“绿色生活季”小程序,通过美团单车平台骑用共享单车后,可以获得每公里250克的减排量;通过饿了么点外卖,选择“无需餐具”,每次可获得45.72克减排量;通过京东物流小程序下单,使用电子面单每次可获得5克减排量……这些减排量会记录在使用者的碳账本中,并获得相应的绿色积分激励。目前,绿色积分可兑换的奖励包括地铁卡、骑行卡、停车券及其他绿色消费券等。

这在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看来,“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他说,消费端如工业过程、居民生活等碳排放已占碳排放总量的53%,消费端碳减排不容忽视。“如何调动公众参与绿色低碳的潜力和积极性,在消费的同时积极践行绿色低碳行动,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发挥绿色消费对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需要能够激发全民参与的碳普惠落地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倡导绿色消费的碳普惠行动并不少,但过往的实践表明,还有很多难题亟待突破。例如碳普惠面临不同企业和平台之间存在互不兼容、应用场景数据分散、碳减排标准不一,个体减排行为重复计算,激励机制不健全等。

北京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奔着解决上述“痛点”而来。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绿普惠创始人陶岚介绍,为平台提供技术支撑的绿普惠云在设计理念上是要打造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共同参与的碳账本,代替政府或企业单独驱动的单一碳普惠模式。

“绿色生活季”活动由政府为践行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的市民发放绿色积分,同时引入苏宁、京东物流、美团等知名企业积极消纳积分,政府和企业形成合力,通过多种激励方式市场化推动低碳生活、促进绿色消费。参与的企业可以带动用户践行减排行为,也可以为用户提供激励,实现企业间的合作共赢。这将有助于碳普惠机制的长效可持续发展,并实现绿色行为激励引导市民绿色消费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向拉动。

8月12日上午10点39分,绿普惠云—碳减排数字账本技术后台显示,今日减排人数31733,减排次数36216,减排量109738千克。其中,美团单车在应用减排占比中高居74.70%;出行在场景减排占比中达到93.6%;北京在地区减排占比中为86.30%。

陶岚说,绿普惠云—碳减排数字账本,是第三方数字化绿色生活减碳计量的底层平台。平台采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将分散的消费端行为碳减排量化,通过计算引擎将碳减排标准模型化输出,打通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用行绿色场景,解决不同企业和平台之间互补兼容、应用场景数据分散的问题。

作为底层平台,通过赋能企业和政府开展碳普惠,绿普惠云形成了与同业差异化的解决方案。目前,针对政府和企业的多种解决方案已成功落地,实现商业化发展。碳减排场景包括ETC出行、机动车停驶、新能源汽车充电及行驶、旧物回收等,合作伙伴包括广汽丰田、快电、微众银行等众多企业。

截至2022年7月27日,绿普惠云已量化并记录减排人数700余万,减排次数1.5亿,减排量6万余吨。此外,绿普惠云带动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对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有极大推动作用。

“数字平台建设让碳减排包括积分奖励等更加精准有效。”杜少中说,碳账本在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的同时,还能影响个人、企业的行为。比如,为了追求更多的碳资产,就要选择更加绿色低碳的行为。

“北京的碳普惠实践表明,政府组织、技术赋能、平台承载、用户响应、市场推动、合作共赢的低碳社会建设模式,可以实现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多重互动。”杜少中认为,这是碳普惠发展的新起点。(记者 曹红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科技部首批支持建设十个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17部门出台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17部门出台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