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AI让未来网络应用成为可期待的现实

2022-07-19 11:20:10    人民邮电报

人工智能(AI)将给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内容生产层面,生成性AI、数字虚拟人等AI技术和机器学习模型将带来内容生产的变革,可以自主生成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各类数字内容,这将推动生成性AI的蓬勃发展,打造新的数字内容生成与交互形态。此外,AI和生成性AI带来的内容生产变革也将让VR/AR、元宇宙等未来互联网应用成为可期待的现实。

生成性AI、数字虚拟人成发展趋势

AI领域的两个发展方向与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密切相关。

一是生成性AI。该技术代表着AI的未来发展方向,Gartner将生成性AI列为2022年五大影响力技术之一,预测到2025年生成性AI所创造的数据可占到所有已生产数据的10%。

生成性AI是指AI和机器学习算法基于训练数据,自主生成新的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生成性AI可以学习并抽象出输入数据的内在模式,并利用这些模式生成新的类似内容。目前,生成性AI几乎不需要人类参与就可以生成高质量的创造性内容,实现图片风格转化、文本转图像、图片转表情包、图片或影片修复、合成逼真人类语音、生成人脸或其他视觉对象、创建3D虚拟环境等。人类只需设置好场景,生成性AI就会自主输出想要的结果,这不仅将带来零边际成本的内容生产变革,而且可以避免来自人类思想和经验的偏见。

二是数字虚拟人。数字虚拟人是通过计算机3D图像软件制作的数字化人形角色。虚拟人与过往影视特效中“阿凡达”等虚拟角色相比,结合AI合成、实时动作捕捉等技术,可以更加智能、实时地与用户进行语言、表情、动作的互动交流。虚拟人正逐步成为一门融合计算机图形学、AI和VR、运动学、多功能感知等多学科的前沿交叉领域,并从线上文娱向线下功能性场景迁移。

虚拟人进化的第一个趋势是融入会话式AI系统,给传统虚拟助手、智能客服等聊天机器人以一个具象化、有亲和力的人类形象,加强交流中情感的连接。第二个趋势是制作工具更丰富、更易用。用户可以在系统提供的基础形象模板上修改参数,仅用30分钟就能“捏”成独一无二的形象。

AI技术将产生六大影响

       带来更具包容性的用户交互方式,帮助弥合数字鸿沟。AI技术将助力互联网应用的包容性、普惠性发展,确保每个人都可以进入互联网应用并获得更自然的交互体验。机器翻译、语音识别与合成、对话式AI系统的结合,可以让讲不同语言的用户彼此间进行更自然的交流。此外,动作识别、眼神追踪、脑机接口等技术应用也将给VR/AR、元宇宙等未来互联网应用带来更优化的交互方式。

带来零边际成本的内容生产变革,规模化创造AI生成内容。生成性AI对于VR/AR、元宇宙等未来互联网应用的意义,正如UGC(用户生产内容)对于现在的互联网应用的意义。生成性AI现在已经能够生成人脸、物品、场景等各类逼真内容,还可以从文字描述或简单的勾勒中生成逼真的图像。这些进展意味着通过AI与AR/VR的结合,元宇宙将创造出大规模、逼真的虚拟世界,这是一场内容生产革命,通过生成性AI,元宇宙能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满足海量用户的不同内容需求。

带来更加智能化的虚拟化身。在未来3D化的互联网应用中,用户通过一个虚拟化身在其中体验各种内容与服务,用户虚拟形象的准确性将决定用户之间体验的质量。AI引擎可以分析用户的2D图片或进行3D扫描,然后形成高度逼真的仿真渲染,同时结合脸部表情、情绪、发型、年龄特征等因素让用户的虚拟形象更具活力。此外,生成性AI创造的虚拟化身以及合成的人类语音,在很多情况下也可以给用户的隐私提供安全保障。

驱动数字人等下一代AI角色,打造更具沉浸感的元宇宙应用体验。对话式AI系统、先进的实时图形处理等技术的结合,将使得数字人、虚拟助手等数字智能体能够逼真地模仿人类的一颦一笑,变得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为用户在元宇宙中提供更直观、更具沉浸感的数字化体验。可以说,数字人等新型AI角色将决定VR/AR、元宇宙等未来互联网应用的体验质量和吸引力。

支持未来互联网应用中个性化的内容与服务提供。当前互联网所面临的信息过载等问题,VR/AR、元宇宙等未来互联网应用中依然存在,甚至可能会变得更加突出,因此,高性能AI驱动的个性化推荐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

识别、打击恶意行为。在VR/ AR、元宇宙等未来互联网应用中,内容的数量也将呈指数级增长。这意味着违法有害内容可能在元宇宙中变得更加突出。因此,利用AI技术来识别、打击元宇宙中的恶意行为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必要。

打造负责任的AI应用

AI、VR/AR等技术在提升用户未来互联网应用使用体验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挑战。

例如隐私保护的问题,VR/ AR、元宇宙等应用形态可能涉及收集用户私密的生物识别数据,给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提出新挑战。新型违法犯罪活动问题,例如恶意分子擅自使用他人肖像、声音等,利用生成性AI和数字虚拟人技术从事伪造、仿冒、欺骗、诈骗等非法活动。AI应用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问题,如何确保用户知道其在与AI而非人类互动,如何让用户理解、信任推荐系统等AI应用。算法歧视问题,数字人和其他的AI算法应用也可能出现歧视性行为,影响用户权益。

因此,各界需要负责任地发展应用生成性AI、数字虚拟人等AI技术,在VR/AR、元宇宙等未来互联网应用中打造负责任、可信、以人为本的虚拟真实体验。更加重视科技伦理与风险管理,践行科技向善,将科技伦理治理贯穿AI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同时以技术创新的方式应对隐私保护、安全、违法犯罪等问题,消除算法歧视,打造更加透明、可解释的AI应用,提升用户的信任度和应用体验。(曹建峰 胡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首款自校准可编程光子芯片面世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