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以科技为气象事业助力

2022-06-10 09:57:06    人民日报

【现象】实施国家气象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海洋、青藏高原、沙漠等区域气象研究能力建设,建立数值预报等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机制……前不久,国务院印发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围绕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出重大部署。用现代科技预报天气,有助于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点评】

“雷声大雨点小”“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自古以来,人们从云卷云舒、风停雨歇中学会了观天象,并将这些经验用在出行、农事活动中。如今人们不再停留在感性经验上,而是用现代科技精准地“算”出降雨时段、降雨区域、降水相态、降水量等,对天气进行理性、量化的预报。

天气千变万化,报得准是气象预报预警的生命。尽管从科学角度来看,天气预报做不到百分之百准确,却可以不断提高准确率。为此,首要的是织密气象监测网,通过气象观测台站、雷达、风云气象卫星获取海量的观测数据。这些数据将提供给超级计算机,运用数值预报技术进行计算。气象预报员在数值预报基础上,结合当地天气特点、地形作出初步预报、签发天气预报产品。如果有灾害性天气,还会通过手机、电视、广播、定向推送等渠道发布气象预警信息。

正因如此,数值预报技术被誉为气象事业的“芯片”,是天气预报预测的关键核心技术。数值天气预报是指根据大气实际情况,在一定的初始和边界条件下,通过大型高速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以此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现象的方法。如今,我国探索出自己的数值预报模式,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用该技术,天气预报业务可从初始时刻起,预报未来最长达7天的天气。

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还需在数值天气预报的基础上,依托通信、物联网、全球定位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利用多种先进探测设备及技术,提升气象要素和天气预报的空间、时间分辨率以及量值的精度,从而形成定时、定量、定点和高分辨率的天气预报。目前,我国已建成由近7万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36部天气雷达、7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组成的综合立体气象观测网,多项气象观测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精密观测数据、先进技术的支撑下,我国区域数值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到逐小时、3公里分辨率。有针对性的行业天气预报,已经运用到农业、海洋、交通等近百个领域。

当前,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统筹发展和安全对防范气象灾害重大风险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保障的需求越来越精细。随着《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推进落实,在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模式、灾害性天气预报、重大气象观测装备三大关键科技领域不断实现新突破,气象高质量发展必将助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李红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俄98%小麦种子培育实现本土化
下一篇:助力量子计算技术进一步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