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人工智能风投热度降温,科技部副部长:需引导投资有效供给

2022-06-02 23:09:15    澎湃新闻

5月31日,在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主办的“2022北京智源大会”上,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表示,自2017年《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实施以来,中国的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应用导向、场景驱动”的发展生态,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无论是核心的算法模型,还是底层的基础硬件和开发框架,都有新的突破。与此同时,依靠中国应用场景方面的优势,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各行各业,从前期的探索式前进向纵深方向发展,一批科研机构和创业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李萌表示,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节点,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既面临发展困境,也孕育着突破的机遇。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作出研判选择,以推动人工智能走向更加健康的发展之路。

比如,在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和路线上出现了更加多样的观点。不少机构把大模型作为全球人工智能新的方向,在突破通用泛化能力、产业规模化落地能力等瓶颈制约方面展示了很大的潜力;不少机构越来越多地关注人工智能在真实场景下的适应性问题,研究通过智能体与环境交互实现持续可信的学习。对类脑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实现方式的探讨和探索也越来越多,提出了不同的学术主张。

比如,人工智能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开始在物理和地球、化学和材料,生命和医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大显身手,并已在解决蛋白质结构预测、药物发现、可控核聚变操控等一系列前沿问题上展示出了重要的价值。对于如何有组织的推动人工智能与科学发现之间的跨界融合,并加强研发资源的高效配置,还需要更加重视。

比如,场景驱动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重要模式。智能工厂、智能港口、智能矿山、智能厨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各个领域激发了人们的期待,但目前往往单项技术的应用还比较顺利,而实施针对全场景智能应用业务流程的重塑则面临很多挑战。

比如,如何满足智能化和低碳化协同发展的新需求。基于大算力大模型的技术路线严重消耗能源,需要研究低算力需求的人工智能模型框架和算法,研究高能效低功耗底层类脑计算硬件,减少重复性的同质化模型训练,以低碳化方式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同时,人工智能研究者也需要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解决不同形式的新能源、清洁能源供给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在构建更加强大的智能电网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比如,如何持续保障健康发展的人工智能资金供给?李萌表示,现在人工智能风险投资热度减弱,投资金额和频次均出现了下降。但具有良好技术、产品和市场能力的项目依然是风投的热点,企业估值也更加回归理性。需要进一步引导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的有效供给,推动人工智能场景落地。

比如,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从探讨更多的进入了实践落实的阶段,如何与科学探索、产业应用相协调,是必须处理好的问题,这是摆在政府、企业科技界面前的共同责任。

李萌表示,北京市特别是中关村示范区,科技基础雄厚,创新资源富集,创新主体活跃,是我国人工智能的创新高地。科技部与北京市正在共同推动落实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部署,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其中构筑北京人工智能发展新优势是重要的安排。希望加强能力和生态建设,使人工智能发展成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支点。

一是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人才和资源的优势,前瞻部署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产出更多的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成果。

二是强化创新生态营造。充分发挥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的政策优势,在创新链协作、数据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大胆创新,创造更加友好的科研生态、技术生态和产业生态。

三是强化人才高地建设。依托北京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探索人工智能领域拔尖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机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聚集更多的高水平人才。

四是强化国际交流合作。围绕人工智能前沿理论,开放开源、标准规范、伦理治理等,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共同发展负责任、可持续的人工智能,把北京打造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周頔)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世界首次!南开团队实现全流程机器人自动化“孕育”克隆猪
下一篇:场景化消费让“新家电”理念照进现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