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手机“恋上”电子纸

2022-05-25 12:36:46    中国电子报

2022年以来,电子纸已然成了显示领域的“网红”。近日,业界传出消息,苹果公司或将电子纸应用到手机“副屏”,推出多屏iPhone。有趣的是,华为曾在今年3月推出了旗下首款电子纸平板MatePad Paper。很明显,这两家中美科技巨头不约而同地盯上了电子纸,但不同之处在于:苹果或许倾向于小尺寸,而华为则显然更看好较大尺寸。

逐渐升温的电子纸产品,未来能在哪种应用场景中爆发?业内人士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只有在彩色化和视频化播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电子纸显示才有可能真正形成杀手级应用,并进入主流应用领域。然而,答案还不止于此……

苹果“炒冷饭”的猜想

“苹果拟推出多屏iPhone”的消息一出,便霸占了微博热搜的前排位置 。但也引来很多质疑:“不可能,肯定是假消息!”“苹果要走复古路线了?”

业界传闻,苹果将携手电子纸龙头企业元太科技,在iPhone背面搭载两块以电子纸打造的次屏幕,搭配原本的正面主屏幕,成为多屏幕iPhone。若消息属实,苹果公司很可能是想借电子纸的护眼和低功耗优势,为iPhone增添人气。

事实上,电子纸+手机的概念并不新鲜。早在2013年,俄罗斯Yota就推出了全球首款电子纸双屏手机,其电子纸屏幕像一个电子相册,可以显示照片、地图等信息。而国内的海信集团自2017年至今,已发布了多款带电子墨水屏的单屏或双屏手机,比如A6、A7等机型。但总体而言,这些电子纸手机产品并未在消费领域激起太多水花。对于苹果这家注重创新的科技巨头而言,若推出搭载电子纸副屏的手机,似乎有“炒冷饭”之嫌,不符合大众对苹果的创新期待。于是,才有了上述质疑。

然而,5月17日,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爆料称,苹果公司正在测试电子纸,未来有望应用于其折叠屏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上。由此可见,上述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素有“行业风向标”之称的苹果公司,为何开始青睐电子纸?

全球电子纸显示技术主要发明人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周国富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电子纸属于反射式显示,无背光源,利用环境光显像,拥有最自然的“类纸”显示体验,其特点在于护眼、功耗低,户外也可清晰观阅。“这样的显示原理预示了电子纸进入手机或平板电脑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CINNO Research·ePaper Insight资深分析师曾龙告诉记者,与常见的TFT-LCD和AMOLED显示屏手机相比,电子纸技术具有极佳的类纸特性,基本没有液晶显示屏的画面闪烁和蓝光的问题,长时间阅读不会产生类似液晶屏和AMOLED等屏幕的眩晕和疲劳感。另外,电子纸在静态画面显示时不耗电的特性,符合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长续航需求。

但同时,电子纸显示在手机移动端的应用也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一是较慢的刷新速度无法支撑移动终端动态显示和视频播放等功能的需求。二是色彩不如液晶和AMOLED显示屏丰富艳丽。曾龙表示,这两点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墨水屏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应用。

目前,双屏电子纸手机的销量一般。曾龙认为有三个主要原因:首先是市场教育成本太高导致市场认知度较低;其次,电子纸的当前成本还无法让其变成手机中的标配选择;最后,双屏手机的定位尚不清晰,电子纸屏幕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尽管多年前已经有电子纸和手机的嫁接,但苹果的标志性意义,令其产品结合电子纸显得不同寻常。“电子纸屏幕成为手机副屏,有可能成为接下来的一个产品风向,其不仅可以带来创意工业设计和竞争市场的热点,也可从消费者层面解决频繁唤醒和耗电问题。”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董敏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在绿色低碳的大背景下,电子纸的低功耗特性正在受到大型品牌企业的关注。

“杀手级”应用长期缺位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电子纸相关的技术研发就开始启动。50多年过去,虽然电子纸应用范围不断得到拓展,但电子纸技术至今都缺乏杀手级应用。除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子纸阅读器,恐难说出第二个耳熟能详的应用。即便是曾在全球范围内风靡一时的电子阅读神器Kindle,2022年以来都在逐渐淡出中国市场。

那么,电子纸杀手级应用长期缺位的背后根源究竟在哪?

科技产业调查机构洛图科技首席运营官王育红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作为新型显示技术之一,电子纸产品目前的实际性能与人们熟知的液晶显示产品性能仍存在差距。将电子纸技术用于显示产品时,就会与常规液晶显示产品形成直接对比,用户体验落差较大。

“电子纸当前的特点主要在于低功耗和视觉健康,但这样的优点并不会立竿见影地显现出来,也难以让消费者直观地体察到。”董敏进一步补充道,由于早前电子纸膜材的供应链独家化,竞争相对不充分,造成上下游产业链对于电子纸的应用开发不够积极主动,相关产品在和LCD技术的应用竞争上,也未能体现出明显优势。

数据显示,从2021年市场营收规模来看,目前电子纸主要应用市场集中在新零售电子价签、电子纸阅读器和手写本这三大领域,而如今新零售电子价签应用市场营收占比已经超过后两者。数据反映出这样一个现实:电子纸应用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似乎正渐行渐远。而受限于上游产业链供应能力和技术迭代,下游品牌厂商的创意和开发意愿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约。

专家指出,区别于液晶屏和AMOLED屏等主流显示技术聚焦于2C应用领域,电子纸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其产品应用等聚焦在2B应用市场。

“从显示技术竞争格局和市场需求角度出发,电子纸产业目前的目标根本不在于抢占液晶显示器的市场,而是在于纸张显示类的替代和无源低功耗产品的市场应用,如电子阅读、电子价签、智慧办公、智慧教育、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应用,2B属性较为明显。”曾龙向记者表示。

然而,作为主要面向2B应用领域的电子纸技术,其市场应用依然受产品技术认知差、商业模式复杂多变、政策关联性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此外,技术层面也是影响电子纸“杀手级”应用出现的重要因素。

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市面上的电子纸产品(包括电子铭牌、物联网标识、电子信息价签牌等)都是基于电泳电子纸原理。2004年,索尼发布的全球第一台电子墨水屏阅读器就应用了该技术,由此推动了电子纸技术历史上首次从实验室成功走向商业化。

周国富指出,电泳电子纸通过施加电场的极性及强度控制颗粒运动实现显示灰阶控制的原理决定了其在彩色化、视频化方面具有先天性不足,只能局限在低刷新率窄色域应用范围。当前商用电泳电子纸显示产品也常被消费者形象地诟病为“看文字足够、看图片勉强、看视频无力”。

“电子纸显示产品只有在彩色化和视频化播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才能真正体现电子纸这种反射式显示的优势——兼具‘类纸’健康观阅属性和电子屏的强交互性,从而让高品质的健康护眼显示产品进入主流应用领域。”周国富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企业级市场更具潜力

当前,电子纸产业生态链发展和场景应用正处于迎接全面爆发的关键时期。ePaper Insight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电子纸整机出货数量达约1.8亿台(片)。近5年来,电子纸产业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0%以上。预计2022年,全球电子纸产业市场规模将超65亿美元,同比增幅65%,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可能,对于苹果、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来说,电子纸具有很高的潜在价值,越早布局越有可能在该产业爆发时分得更多红利。但核心问题是,在众多应用领域里,从何处入手,才能拿到破局电子纸市场的“杀手锏”?

苹果正在致力于减碳,并承诺在2030年实现供应链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碳中和。因此,若将电子纸作为其拳头产品iPhone的副屏来推出,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不过,在王育红看来,电子纸的主要方向应该更趋势于“无纸化”的市场定位,而非新型电子显示产品。

“从电子纸现有技术水平和产品特性来看,在2C领域的应用不是为了取代液晶或者AMOLED显示技术,作为两者的辅助应用功能更多一些。”曾龙表示,电子纸产业正在众多2B领域不断尝试打造新的产业生态,在智慧教育、智慧物流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电子纸在B端应用主要为电子标签、广告标牌等商业类产品,在消费级品类中,电子纸平板是其中重要的细分场景之一。

华为将其电子纸平板定位为智慧办公产品,由于搭载了HarmonyOS2.0鸿蒙系统,能实现跨设备互联。洛图科技分析指出,华为凭借其芯片、鸿蒙系统、触控笔等多个维度成熟技术的整合与创新,极有可能提升电子纸平板的交互体验,从而推动大众对电子纸平板的认知,最终进一步带动上下游供应链的资源投入,以优秀的产品和充分的竞争推高整体市场容量。

周国富告诉记者,反射式电子纸作为独树一帜的“护眼”显示技术,特别适用于对健康护眼有强烈需求的高帧率动态彩色显示场景(智慧教育、线上办公终端),以及节能环保的智慧城市电子信息屏、穿戴设备领域等,与现行显示技术版图中透射式液晶显示和发射式有机发光显示形成有力互补。

他认为,兼具高品质彩色视频功能和类纸健康观阅属性的反射式电子纸产品将是接下来电子纸领域的“杀手级应用”产品,例如覆盖现有显示屏“无人区”——智慧课堂用护眼智能显示终端(平板电脑等)和户内外彩色动态数字信息牌及建筑幕墙应用。

“使用场景和显示技术是共同发展、相互碰撞从而迸发强应用的。随着电子纸在大型化、彩色化、柔性化等方面的发展,可以期望其在细分领域的应用创新。”董敏说道。(记者 杨鹏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VR玩起来,厂商不能只靠营销
下一篇:让更多国产软件大显身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