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深耕医学前沿 引领肝干细胞探索

——记海军军医大学胡以平教授

夏天    2022-04-29 20:23:30   

编者按:作为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干细胞深受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当成体干细胞被移植入受体后,可以表现出很强的可塑性,这一特性在疾病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干细胞产业的临床应用研究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而其背后则是众多科研工作者们的艰辛探索和努力推动。海军军医大学(原第二军医大学)的胡以平教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图为胡以平教授团队

 

胡以平教授的研究方向是“肝干细胞生物医学问题”。他以“肝细胞异质性”现象为突破口,本着“肝干细胞肝脏稳态维持的结构基础”的学术思想,按照“识别鉴定肝干细胞,建立肝干细胞的遗传示踪体系,认识肝干细胞在肝脏的稳态维持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探讨肝干细胞与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为临床上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的研究提供新的策略”的研究思路,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不菲的科研成绩。同时,他的创新探索也开启了我国肝干细胞研究的新领域。

肝干细胞探索,创新同行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的流行所引发的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等肝脏疾病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健康的重大医学问题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胡以平教授带领团队,积极攻关,采用当时国际上先进的转基因技术,建立了中国人群中流行的乙肝病毒株(ayw亚型)的基因组DNA的系列转基因小鼠模型(该模型入选“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在这一体系的基础上,深度研究了乙肝病毒所致肝脏损伤的细胞生物学基础,发现了肝细胞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的现象,扩大了人们对肝细胞传统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并提出了肝脏中有“肝原始细胞”(后称“肝前体细胞”和“肝干细胞”)存在的科学假设。进而,他的研究团队采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肝脏中确实有肝干细胞的存在,并由此建立了肝干细胞的研究体系。此研究中有1篇研究论文入选首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2007)。与此同时,胡以平教授对肝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糖基化酶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他率先克隆了小鼠唾液酸转移酶1(SIAT1)基因,完成了其基因结构和基本生物学功能的分析,相关研究成果进入了Ajit Varki所著的国际上著名的糖生物学教科书《Essential of Glycobiology》(1999年)。

在科研领域,似乎永远没有“满足”的说法。胡以平教授率领他的团队在取得了“肝脏中具有肝干细胞存在的直接证据”的基础上,又向“在活体肝脏中直接识别鉴定真正的肝干细胞”这一被该领域公认的世纪性重大科学问题发起了挑战。胡教授率领他的团队,采用当时在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单细胞深度测序分析的技术体系,成功地在活体肝脏中发现了真正的肝干细胞,并明确了肝干细胞在肝脏中存在的时空特性;而且,发现了新的特异性很高的肝干细胞的表面标志,建立了稳定遗传标记的肝干细胞的谱系示踪系统,并探讨了肝干细胞与肝脏稳态维持和损伤修复的关系。该研究成果被推荐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重大研究成果”(2014年)。

“只有更深入的研究,才能给患者带去希望。”这就是胡以平教授心目中的科研。一直以来,胡教授在科研上虽然成绩斐然,但却一刻也不停歇,他始终坚守“我的研究一定要有助于人类疾病防治领域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的信念。在肝干细胞分化调控的研究中,他的研究团队揭示了调控肝干细胞分化为成熟肝细胞的分子机制,由此而激发了他将肝干细胞的这一研究成果向人类肝脏疾病细胞治疗方向推进的勇气。在胡教授的带领下,他们的团队在世界上首先建立起了小鼠成纤维细胞向肝干细胞直接转分化的技术体系,验证了基于这种技术体系所产生的诱导型肝干细胞具有的向成熟肝细胞和成熟胆管上皮细胞分化的双向分化潜能特性。而且,实现了这种诱导型体外大量增殖,以及在肝功能衰竭小鼠和代谢缺陷小鼠救治中的应用(Cell Stem Cell 13(3), 2013)。同时,胡教授的研究团队还发现了“年轻肝脏微环境可使衰老肝细胞‘返老还童’”的现象(Hepatology 60(1), 2014),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一成果对“受体肝脏微环境”与外源移植细胞的相互作用有了新的理解,为肝脏疾病细胞治疗研究中外源细胞受体肝脏中再殖(Repopulation)效率的提高奠定了一个全新的知识基础。

目前,胡以平教授的学术愿望是:将“成纤维细胞向肝干细胞直接转分化的重编程技术”转化为“临床治疗用细胞的制备体系”,为肝脏疾病细胞治疗方法的建立准备条件;将“肝干细胞的知识体系”转化为“肝脏医学问题的研究平台”,以应用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等临床医学问题的研究。

医学教育,传承之本

作为海军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学科的首任学科带头人和首任教研室主任,胡以平教授一直将医学教育,作为传承之本。在他看来,任何科学的探索,都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科研是永无止境的,所以,教育是重中之重。

在国内医学教育中,细胞生物学是一个新的学科,它于1997年才正式进入医学教育的学科目录。而胡以平教授是我国医学院校细胞生物学科兴起和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一。

多年来,他不仅率先将“干细胞”“细胞工程”和“细胞微环境”的概念引入国内的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参与了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课程的开设,建立了一个新的基于个体发育的《医学细胞生物学》的课程体系,还通过举办“全国医学院校细胞生物学骨干教师讲习班”的形式在医学院校中推广应用。与此同时,他还主编了国家规划教材《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材(五年制)。

在完成科研工作的同时,胡以平教授一直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他主讲了五年制、八年制及研究生的细胞生物学、生命科学前沿、干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工程等课程,并于2005年开始连续承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的干细胞生物学部分的教学任务,为医学,特别是细胞生物学的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科研到教学,胡以平将责任和使命的意义诠释得淋漓尽致。未来的他,将继续在两个领域拼搏前行,继续为中国的医学发展发光发热,添砖加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更多中国奇迹在星河中闪耀——写在第七个航天日
下一篇:抓住发展机遇,抢先布局先进半导体存储技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