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中国科学家为补全大豆基因组提供“拼图”

2022-03-17 18:56:48    人民日报海外版

据新华社电 (记者萧海川)记者从山东农业大学获悉,经长期攻关,学校张大健课题组在大豆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新成果。团队挖掘大豆基因组的结构变异,拓宽分子育种可利用的基因资源,为大豆种质创新提供理论支撑。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植物》。

团队负责人、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遗传育种系教授张大健表示,此次取得的成果,主要为学界首次构建起大豆Glycine亚属基因组,也为多年生野生作物资源研究和创制大豆高产优质新品种提供了有效的基因靶点。

科研人员介绍,大豆是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其所在的大豆属共有Soja和Glycine两个亚属。对Soja亚属,国内外科研人员此前已获得多个代表性种质资源参考基因组。但随着大豆育种工作发展,现有种质资源已相对匮乏。

为解决这一问题,山东农业大学科研团队选取了5个具有代表性的Glycine亚属品种和1个自然形成的异源四倍体多年生大豆,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经组装后获得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科研人员就此成功构建Glycine亚属泛基因组,还鉴定出10.9万余个的非冗余基因位点。

这些基因位点的约七成已不存在于Soja亚属,成为丰富大豆育种的遗传多样性基础。在进一步研究中,科研人员还比对了两个亚属基因组的共线性关系,鉴定出183个大片段基因组结构变异。这些变异影响着作物开花时间、抗病性、抗逆性等重要特征,未来对其解析研究将有助于改良大豆品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生物类似药:比“李逵”更好的“李鬼”
下一篇:6000份样本告诉你: 患上抑郁症,问题或出在肠道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