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数字乡村建设提速 机构看好市场空间

2022-02-25 15:43:24    经济参考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2日正式发布,机构分析指出,在政策支持下,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将取得新进展,乡村经济产业链有望快速打开,其中,数字乡村建设更是受到市场关注。

多个细分行业发展方向明确

种植业一直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种业等现代农业基础支撑的政策措施为种植产业链提供了持续、全面、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中信证券分析认为,政策措施将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生物育种产业化、优质品种研发和推广将加速推进。玉米、水稻等作物用种需求或将得到持续提振。多家上市公司也积极抓住机遇,持续增加研发投入。从2021年前三季度的研发投入来看,申万种子行业板块八家公司中有六家研发费用同比增长,其中两家研发费用翻倍。有机构指出,在当前变革因素驱动下,种业研发创新重要性凸显。

农机产业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东莞证券认为,目前农机行业急迫需提升研发制造能力、协同配套措施以及对农机行业的政策与管理服务。政策出台将为农机产业带来补短板、强弱项的积极作用。

绿色发展、农村基建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住房安全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

除此之外,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以外的产业方向也获得关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在国新办23日举行的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发布会上表示,乡村产业要在做优做强种养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三大乡村产业。在纵向上,要打造农业的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向卖品牌产品转变,推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在横向上,要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康养、生态、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产业的类型,提升乡村经济价值。

数字化亮点瞩目

数字化是实现乡村振兴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抓手。相较于其他产业,当前农业农村领域的数字化还较为薄弱,中央一号文件及此前发布的多份文件为农村数字化“补短板”提供了方向指引。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

此外,今年1月,中央网信办等多部门印发文件,对“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发展作出部署安排。其中提出,到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民生证券分析认为,数字乡村建设包括三个重点方向: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包括鼓励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不断丰富“三农”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等建设;二是智慧农业的建设,将具体产业与数字化相结合,包括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国家数字农业农村创新中心、“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等建设,用数字化能力赋能农业生产;三是治理与公共服务,一方面用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包括农村地区“智慧法援”、农村地区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智慧化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覆盖等建设;另一方面用数字化手段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包括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县域远程医疗专网、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等建设。

机构认为,未来数字乡村建设将围绕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治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化等要点展开。“一网通办”为代表政务信息化从市向区县下沉,带来较大增量市场;民生数字化新基建则包含网格化管理、数字管网领域、安防领域智慧充电、智慧停车场、智慧电网、智慧医疗等多领域。(记者 庞昕熠)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加码布局 “东数西算”巨量投资空间开启
下一篇:保持社交距离能防新冠演化出抗疫苗变异株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