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牵头制定的陶瓷内衬油管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2022-02-08 16:23:11   

近日,陕西省国际标准化工作又传喜报。由在陕科研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SO 24565《石油天然气工业陶瓷内衬油管》正式发布。本国际标准的发布填补了我国主导石油管材产品国际标准的空白,开启了由产品国际化到标准国际化的新篇章。

该国际标准主要规定了油气工业用陶瓷内衬油管的制造工艺、材料要求、机械性能、检验试验等技术要求,适用于采油、注水用陶瓷内衬新(旧)油管的制造和再制造。陶瓷内衬油管是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将陶瓷层结合在油管内壁的一种高技术产品,具有耐磨、耐热、耐腐蚀、防结垢等特点,防腐性能是普通油管的30多倍,特别适用于腐蚀、结垢、结蜡严重的油、水井工况。

 

 

油管是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必要物资之一,但由于腐蚀、磨损、机械破坏等原因,我国每年造成的金属油管报废量巨大。以油气井管柱及其构件为例,我国每年消耗油井管约350万吨,约占油气田装备总资产的60%,但每年报废油井管已超70万吨,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危害。因此,强化金属油管的防腐、耐磨及机械性能,同时实现废旧油管的再制造、再利用,不仅可以从源头上降低油管的失效风险,也是《中国制造2025》《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国家再制造发展战略的需求,将产生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依托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与装备制造企业合作,历时十余年,研制出12m长自蔓延专用离心机与成套辅助设备,建立了国际首条12m长、直线度0.1%的陶瓷内衬油管的工业化生产线,攻克陶瓷内衬油管不超过6m的制造装备世界难题;创建了陶瓷内衬油管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开发了废旧油管绿色再制造整体工艺技术;创新了陶瓷内衬油管螺纹连接与焊接技术,实现了金属陶瓷复合管材的标准化制备及产业化应用;开发出一系列实物管材及全尺寸管材评价技术及配套试验装备,研究确定陶瓷内衬油管的各项关键性能指标,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在研究过程中,开发出6项陶瓷内衬油管实物管材评价试验新技术和新装备(全部授权发明专利),拥有了这些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破了西方技术壁垒,开辟出旧油管“微能耗、零排放、无污染”的绿色制造及再利用新领域。近3年累计生产陶瓷内衬油管及再制造油管1067.9万米,约11.4万吨,产值7.7亿元;陶瓷内衬油管和管道的寿命达到普通新油管和管道的5倍以上,应用1067.9万米陶瓷内衬油管相当于节约4×1067.9万米的新油管,节约资金36.3亿元。项目已推广应用约11.4万吨的陶瓷内衬油管、管线管产品,可实现节能53.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24万吨,节约新水341万吨,大幅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由于发达国家在传统石油管材产品制造领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技术积淀,长期以来一直主导石油管材产品国际标准的制定,形成了深厚的技术壁垒,我国在石油管材国际标准领域主导制定产品标准困难重重。2018年5月,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依托研究成果,提交了《石油天然气工业陶瓷内衬油管》国际标准提案。经过1年多的反复研讨、沟通与协商,2019年10月经SC5分委会投票成功立项,牵头成立WG5(内衬油管和套管)国际工作组,由工程材料研究院李厚补博士担任召集人。WG5工作组的成立,将SC5的领域范围由传统的钢制油井管扩大至内衬油井管,为全球内衬油井管标准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机遇。

标准立项成功后,在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和中国石油科技管理部的领导与支持下,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成立了一支技术素养高、英语能力强、掌握国际标准制修订规则的“全能团队”,牵头与来自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韩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7国15名国际专家,共同开展国际标准的编制工作。同时组建了国内包括科研院所、制造企业、油田用户、检测机构、高校等19家单位50余名专家在内的“智囊团”参与标准的制定。经过近3年的博弈磋商和试验验证,先后召开了3次国际工作组会和3次国内工作组会,征集意见225条,最终通过了ISO投票,获得正式发布。该标准的成功发布,表明我国在石油管材领域技术能力和国际标准话语权得到显著提升,也将为有效避免国际贸易壁垒、促进行业技术水平进步和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奠定基础。(陕西省科技厅供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如何看待工业走势、App治理怎样推进、汽车芯片短缺怎样缓解?
下一篇:“科技”与“运动”碰撞,打造高水准冬奥盛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