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桂林灌阳山区,活跃着一群“红马甲”

2022-12-06 15:07:19   

在桂林灌阳县的山区、田间地头活跃着一群穿“红马甲”的人,他们下田上山、传经送宝,运用各种手段,把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理念送给农户,用科技之光点亮乡村振兴之路,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

2022年的8月,桂北大地阳光酷烈,高温炎热,众人避之。8月份是经济林和中草药材快速生长和生殖发育的旺盛阶段和人工管理的关键时期,为了保护农户的造林成果,为农民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11日到16日,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李晓铁、王继煌、肖振才、蒋生发、王晓兵、莫天艳等人组成的服务队巡视了灌阳县7个中型规模以上的油茶基地,3个林下中草药培育基地,2个山苍籽种植和加工基地,在基地上与基地负责人座谈和交流,为基地诊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同时,他们不断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和产业政策,不断加大力度推广山苍籽富民产业和山苍籽造林新技术,不断向农户和企业宣传林下药材新品种选择和种植技术,指导农户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这批科技特派员在“夏季促增产服务”行动中,共走访了20多个企业,为50多个农民开展了政策宣讲和技术普及,3个产业和26000多亩的经济林种植面积得到有效的技术服务,保证了企业和农户的正常经营效益,为边远地区油茶、林下药材、山苍籽、茶叶等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灌阳县是山苍子自然分布地区,也是山苍子油生产和销售大县, 2021 年灌阳县把山苍子产业作为该县振兴乡村的战略产业。营建优质的山苍子人工林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很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山苍子以天然分布为主,人工林很少,其产业发展主要存在种苗繁殖和培育困难、良种选育滞后、丰产栽培技术缺乏、果实采摘成本高、加工工艺粗放、产业链短等问题,为了解决种苗培育难题,2022 年 11 月2 日,灌阳县高山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文晓进、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邓荫伟、李伯林和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教师秦丽凤、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授李晓铁等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在灌阳县大仁村汇聚一堂,共议山苍子产业发展之策,共破技术瓶颈。大家分析了山苍子产业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山苍子快速培育种苗两条途径:一是采用优良单株的种子进行播种育苗;二是采用优良单株的腋芽或顶芽进行组培育苗。同时根据每个专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工,在现有种子的基础上力争明年底培育出 100 万株优质苗木。

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超级稻加再生稻高产攻关基地1000亩,是近年来袁隆平院士在广西设立的高产攻关基地之一,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灌阳县植物保护站推广研究员罗标为实现水稻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他经常来到联德村高产攻关基地田间调查病虫发生规律, 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并印发到500余户农民手中,还在田间开展农药减量增效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等对比试验6个并树牌明示,农民-看就会择优采用特派员罗标试验示范技术的方法。他先后根据水稻不同时期的病虫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民召开田间现场会议20次,进行病虫防治技术培训1000余人次,面对面地实地讲解、手把手示范指导农民识别病虫与采用防治方法, 同时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与单位的专家团队科技特派员孙太华等同事们进村入户,配送统防统治农药物质及使用配方,分发到农户手中,还安装太阳能杀虫灯30多盏、性诱捕器1000多个,释放赤眼蜂等措施捕诱杀害虫,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难题, 确保1000亩超级稻加再生稻高产攻关基地的禾苗正常生长。联德村种植的10多亩“彩色稻图案”分蘖期发生严重稻瘟病并引起“坐蔸落窝”,领导和农民群众认为该病情严重,禾苗救不活了,准备拔掉后重新种植彩色图案,罗标到现场调研后建议并立及行动,重新播种插植季节跟不上,生育期推迟会影响基地整体效果,于是立即组织机防队采用“20%稻瘟酰胺+80%乙蒜素+叶面肥”等科学配方,当天用药喷雾防治,两天立马见效,间隔3天又用1次,防治效果很好。高产攻关产量第一名农户王良富兴奋地称赞“罗标是一位高级的植物医师,叫你什么时候用什么农药杀虫防病就会效果最好!”

蒋运宁,系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高级农艺师,自2016年被选聘为科技特派员以来,在灌阳县龙炼村、大竹山村、车头村、福星村、东阳村、龙云村,引进、推广示范沙糖橘、沃柑、金秋沙糖橘、纽荷尔、福本脐橙、红美人、绿美人、东方红等柑橘优新品种10余个。示范推广沙糖橘、沃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柑橘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柑橘营养诊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柑橘地膜覆盖技术,柑橘生草栽培技术,橙皮精油助剂与农药混配增效技术,诱虫板防控虫害技术,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农药合理混配,沙糖橘结果树“开天窗”修剪等先进技术并取得良好效应。还攻关解决了沃柑、脐橙溃疡病防控、柑橘夏梢控梢、沃柑缺素黄化矫治,柑橘冻害等主要技术问题。建立柑橘示范基地13个,总面积5290亩,新增经济效益3909万元,受益人数1553人,辐射带动面积2.5万亩,有效促进了该县的柑橘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2019年,掌握高海拔仿野生种植灵芝技术的农民吴高平被科技部门选派为科技特派员。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吴高平总结出一套林下(杉树或杂树)双套草珊瑚和灵芝的成功种植技术。一是套种草珊瑚,待杉树生长到五米以上开始套种草珊瑚,草珊瑚喜欢在阴凉下生长,一亩种植2000株草珊瑚苗,长期收益,每年每亩草珊瑚增收纯利达2000元。二是套种灵芝,林地先套种草珊瑚后套种灵芝或林地先套种灵芝后套种草珊瑚,一亩纯收入2万多元,平均每年每亩纯增收3000多元。经有关专家测产验收,得出结果林下(杉树或杂树)双套草珊瑚和灵芝种植新模式是可行的,杉树生长快、灵芝品质更优、草珊瑚产量高,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为此,吴高平并对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有效保护,申请5项专利技术,其中2项已授权,还有3项在审查中。推广林下(杉树或杂树)双套草珊瑚和灵芝种植新模式取得了成功,成为广西林下可持续发展的样板点。

“民以食为天。我出生在农村,深知农民的艰辛,起早贪黑,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没日没夜的干活,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民连肚子都填不饱。我们农民以前是饿怕了,穷怕了,我搞杂交水稻制种和优质稻种植推广工作的目的,就是让粮食增产增收,让老百姓富裕,不要再过挨饿受穷的苦日子。”这是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获得者、广西优秀科技特派员、高级农艺师郑雪祯经常说的一句话。郑雪祯大学毕业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灌阳县,一直从事杂交水稻制种和优质稻种植推广工作,35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和坚守。因此,他对水田种粮有着特殊的情怀--惜田如命。每当他看到农民荒废耕地或改变基本耕地性质时,发展林果、挖鱼塘等等,他心里特别难受,心如刀割。为了更好的保护基本耕地不受侵害,他想到了自己建立农业公司,搞杂交水稻制种和发展优质稻订单农业来保护基本耕地。说干就干,他去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拿出自己所有积蓄,还用自己的房产抵押贷款,东借西凑,经过多方的努力,筹款600万元,创建了广西日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保护基本农田为己任,从事杂交水稻制种和发展优质稻订单农业,与种果承包户“抢”农田。经过8年的发展,该公司承包了200亩农田进行杂交水稻制种,另外还与农民签订合同,发展优质稻订单农业,面积达4000多亩。

灌阳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陆超2005年被选派为广西贫困村科技特派员,一直工作在科技扶贫和乡村振兴一线,足迹遍布灌阳县20多个脱贫村。为了让灌阳水果实现高产增收,他从桂林柑桔研究所引进翠冠梨、丰水梨、六月爽、金骑士、黄花梨等新品种,在水果高新品种示范园进行引试种选优,通过新植、花芽高位嫁接和保果等对比试验,发现了翠冠梨甜、脆、化渣、保质期长等优点,成功将翠冠梨花芽高位嫁接到灌阳本地雪梨树上,使翠冠梨价格超越灌阳本地雪梨2倍,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自2005年以来,他积极为企业争取了10个农业项目,先后在新街镇龙中村建立灌阳县水果高新品种试验园、在黄关镇龙吟村建立优质稻示范基地、在西山瑶族乡北江村建立林下仿野生灵芝、草珊瑚高产优质栽培基地等高标准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示范基地11个,成功引进种植大五星枇杷、东魁杨梅、紫灵芝、翠冠梨、香脆秋桃、象恢1973、丹香优珍粮等12个优良新品种,推广新技术5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35期,培训农民5126人次,发表各类科普文章136篇,新植面积1万多亩,新增产值超1亿元。  

三年以来,灌阳县共选派225人(次)科技人才作为科技特派员,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231期次,科技培训人数达17317人次,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7089天,科技服务示范基地231个,发布信息3396条,现场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达45622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4055份,为灌阳县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科技支撑。(蒋人轲  陆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齐齐哈尔交警:携手全民共同唱响 “文明守法 、平安回家”主旋律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