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季节,天气微寒,古徵大地仍然热潮涌动。今年是渭南市澄城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在严格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县上下团结拼搏、铆足干劲、开足马力,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全县122个重点建设项目六项手续全部办结,累计完成计划投资65.95亿元,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进展。
良好的发展得益于优质的营商环境。“县域内审批流程简洁、效率高,涉及省市的手续,职能部门有专人帮办代办,我们办事省时又省心!”陕西金隅节能保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闫富印说,一年来,他深刻感受到澄城县倾力厚植发展沃土、全力激活经济活力的坚定决心和有力行动。
加压奋进,思想认识再提高
优化营商环境,是近年来澄城县委、县政府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进入“十四五”以来,该县对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科学提出《十项重点工作行动方案》,为“十四五”规划构筑四梁八柱,优化营商环境位列其中。
今年7月29日,澄城县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会上,县委主要领导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再次深刻阐释营商环境对新时代澄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县委要求,在全县掀起一场营商环境的思想大讨论、服务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广大党员干部要站在政治、全局、战略的高度,直面问题,刀刃向内,真正来一场自我革命,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力争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下好先手棋、赢得主动权。
据介绍,这次会议的参会人员,从县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延伸到具有执法职能的相关部门股组级中层干部,还邀请了营商环境监督员、企业代表等,是该县近年来规格比较高、规模比较大的一次会议。
会议要求,全县上下通过一场营商环境的服务大提升,创新落实更多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竭力营造好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承诺践诺的诚信环境、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活力迸发的市场环境、宜商宜业的生活环境“五种”环境。
同时,直面问题,指出澄城县当下新兴产业还比较薄弱,产业基础新兴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根基还不稳固,没有一个好的营商环境,机会稍纵即逝。而一些干部的思想意识、服务观念和工作作风还与党的要求有差距,成为影响发展的“中梗阻”。对于这些现象和问题,县委、县政府必将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坚决问责一起、整肃一起。
一方面是对工作树起更高的标杆,另一方面对干部提出更严的要求,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澄城县再动员、再加压、再发力,以营商环境之“优”,促进经济大盘之“稳”,吹响了持续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嘹亮号角。
实干笃行,工作举措再细化
“41项审批事项可实现即来即办、结果立等可取。”“企业用水报装申报程序只有1项,用电报装只需受理签约、施工接电两个环节,网上受理率达到100%。”走进县政务服务大厅,“企业开办”专区赫然醒目,窗口人员热情细致地服务,前来办事的人员满意而归,称赞“放管服”带来的便捷高效。
在陕西澄城尚阳生态禽业有限公司,谈起在澄城县的创业体验,负责人杨俊武说:“政府部门的同志常常进企业问需求,主动给我们服务。”“需要去省上、市上办理审批的,县上的对应部门都会派代办员代办,或陪同我们全程指导,真正做到‘保姆式’的服务,给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认可、群众满意”是最高标准。为了把优化营商环境决策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结合中省市有关要求,有针对性地印发了《澄城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八条(试行)》(以下简称“八条”)通知,立足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目标,细化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方方面面工作,让具体实践有了抓手——
严格落实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四项制度”。各行政审批部门利用微信公众号、电子屏等新媒体平台,公开审批业务办理流程,广泛宣传、解读优化营商环境的条例、政策,接受社会监督,以硬制度提升软服务。
澄城县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正在解答企业业务咨询
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帮办代办和“最多跑一次”制度。明确重点项目责任单位领导的包联责任,全面推行线上“一网通办”“掌上办事”,线下“只进一门、办成所有事”。制定独任审批员制度和部分事项调整审批权限实施方案,与临渭区、大荔县、合阳县实现了“全域通办”,与山东省惠民县、山西省万荣县签署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联动机制合作框架协议,实现线上“跨省通办”;加快推进企业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工作,实现“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
严格落实上级各类惠企惠民政策。要求财税及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减税退税降费等惠企惠民政策,严禁政策变通、区别对待。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合理核算行政事业性收费额度,可分阶段收取。办理事项涉及第三方服务中介机构的,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不得指定。
全力打通项目要素堵点。提出年新增工业用地中“标准地”供应不低于40%,鼓励金融机构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加大企业融资和为企纾困支持。
严格规范检查流程。强调执法单位要依法依规、文明执法,将整改的执法依据、具体标准、完成时限、整改措施、整改路径现场一次性告知企业,协助、指导企业落实整改要求。
推行宽严相济的柔性执法理念。推行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制度,制定“首违不罚”清单55条,坚持“政府有态度,企业有认识”,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建立健全联企联项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优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县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分别联系骨干企业或项目,听取了解企业发展状况、诉求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建立企业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县纪委监委和县营商办设立企业监督举报、投诉受理服务邮箱、投诉电话,实行投诉限时办结制。加强对行政执法单位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监督检查和指导。严肃处理违规执法、过度执法、任意执法等破坏营商环境行为。
“八条”实施以来,截至目前,全县支持重点项目累放金额8601.5万元;减免187户市场主体“六税两费”累计1003.43万元;制定“首违不罚”清单203条,尊商重企便民的氛围更加浓厚。
动真碰硬,作风建设再加力
营商环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干部作风的“显示器”。澄城县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以更加严实的举措,“倒逼”干部实干担当,以作风建设大转变,推动营商环境大提升。
出台了澄城县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公职人员行为“十必须十严禁”,提出必须解放思想创新工作,严禁因循守旧无所作为;必须落实“放管服”政策,严禁擅设门槛、擅增审批事项、拖延审批时限;必须秉持公平公正监管,严禁滥用权力、违反程序执法;必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严禁推销指定商品、强制推行服务、摊派捐赠捐献;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严禁违规收费罚款、借用占用资产、增加企业负担;必须树立“保姆式服务企业”观念,严禁为官不为、态度冷漠、刁难服务对象;必须自觉遵守廉洁自律规定,严禁接受礼品礼金、违规接受宴请、娱乐健身等服务;必须规范招投标,严禁利用职务影响插手工程、干预经济活动;必须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严禁言而无信、轻诺寡信;必须打击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严禁包庇侵害市场主体的行为,进一步明确了党员干部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行为准则。
县纪委监委结合实际,建立了优化营商环境企业“监测点”制度,紧盯涉企职能部门在服务效能、公正执法、工作作风、清正廉洁等方面,靠前监督、精准监督,为提升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采取对口联系服务模式,每家企业由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作为联络员,通过定期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涉企职能部门、党员干部作风情况,着力切痛点、疏堵点。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坚持带头深入联系企业宣传涉企优惠减免政策,协调解决问题8个。全县“监测点”企业由原有的22家增加至41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作用。
同时,用好“澄城清风”网站、“古徵清风”微信公众号微举报专栏以及“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监督平台,进一步畅通线索举报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对“监测点”和社会各界反映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懒政怠政、吃拿卡要等问题线索,以“零容忍”的态度快速处置、严肃查处,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共处置问题线索10件,向相关涉企职能部门下发提醒函16份,提醒谈话4人,诫勉谈话2人。
县委还研究制定考核考评办法,严肃督导问责,要求对已经处理过的案件,要开展司法评查倒查;对企业不认可、群众不满意的营商环境有关责任部门、责任人,要组织开办培训班,进行集中学习反思。与此同时,坚持正向激励、典型带动,对创新创业、诚实守信的优秀企业和企业家,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旗帜鲜明地宣传报道,形成人人都管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当前,深入到澄城县各企业和项目现场,县级主要领导坚持靠前服务、一线督促落实,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有关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服务的新风气已然形成;践诺履诺,保护合法、打击非法,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尊重人才,打造高效、诚信、法治、充满活力、宜商宜业的营商环境的新气象已然形成。(中共澄城县委宣传部 杨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