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三河环绕、水网密布。历史上的陈村因水而兴,因水成名。因为水路交通发达,陈村曾有“小广州”之称,“千年花乡”美名,《三字经》文化更是因水而流传开来。作为顺德“以水兴城”先行先试的镇街,陈村率先完成摸查行动和清岸行动,随着顺德联围治水试点工程启动,陈村为顺德“以水兴城”探路进入“深水区”。
去年10月底,顺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创新提出“以水兴城”发展战略,赋予陈村建设“治水治产治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责任与使命,明确陈村作为全区治水兴城探路先锋,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原则统筹推进全区治水兴城工作。
使命担当,责任重大。陈村迅速成立以水兴城工作领导小组及建设指挥部,建立由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高位统筹指挥体系,把所有涉水事项统筹起来,实现决策扁平化、运作高效化、人员专业化,展开大兵团联合作战,改变“九龙治水”的现状,全面实施“六大治水攻坚行动”,包括摸查水基础、清理水乱状、退还水侵占、激活水流动、净化水质量及美化水环境。
摸查是联围工程开展的前期工作。自2021年底起,在顺德区委的统一部署下,陈村已通过大兵团、地毯式摸查掌握全镇污水厂站、管网、河涌及排口、污染源、人口经济分布五大方面的信息,并形成“一张图”及数据分析模型。之后对照摸查发现的问题开展对标整治,提高治水工作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边摸排边拆除边整治边提升,变串联为并联,确保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全速推进清岸行动。”在清岸行动中,陈村累计拆除违章建筑共2886宗,释放14.35万平方米滨水空间,并对镇内170条河涌进行全域美岸设计,为下阶段净水截污管网系统施工提供空间,同时为美岸行动创造条件。
顺德的联围
治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前期的摸查和清岸只是准备,最关键的治水刚刚开始。9月30日,顺德“以水兴城”建设工程试点联围开工活动在陈村拉开序幕,连线六大工程,包括陈村排水单元雨污分流工程、水环境可再生资源处理站工程、污水处理厂改扩建二期。作为全区联围治水重头戏,陈村打响联围治水攻坚战。
“联围”是珠三角农耕文明的智慧,治水必先治围。顺德把全区分为七大联围,科学规划,系统推动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里岸上流域水环境整治,实施联围综合治理。其中,七大联围之一的南顺联安围覆盖陈村大部分镇域。
联围治水,旨在打破“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碎片化水体治理模式。陈村镇副镇长黄剑斌介绍,顺德以联围为一个治水单元,将其内部所有与水环境有关的自然、人工要素看作相互关联的系统,根据城市水循环的实际情况,对每一环节进行专门治理,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治水体系。
本次陈村南顺联安围作为全区治水试点区域,主要分成“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整治”两大工程。其中,水污染防治工程主要包含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市政污水管网完善工程、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等5个子项目,从源头上做好截污、降污,防止新的水污染形成。水环境整治工程则包含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智慧管控3个子项目,涉及断头涌连通、排水系统内涝点改造、河岸整治、河底清淤等多个子工程,从河涌污染的各个环节入手,多角度、分步骤修复水环境,同时搭建水智慧平台,以数据分析模型、智能监测等科技手段为水治理安上数字大脑,助力城市未来精准、高效管理水环境。
雨污分流是两大治水系统工程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为了保证整个项目的质量,陈村按照区委的要求,对整个治水项目采取EPC+O的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一体化的总承包模式。在施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后端运营环节延伸,“在建筑施工的同时让运营单位同步进场,有利于工程效果和水质达标,不会出现后期的扯皮现场。”黄剑斌解释,这同样是顺德联围治水的一大创新。
锦龙社区雨污分流改造试点项目
在河岸景观提升方面,遵照区委顶层设计,陈村联围治水工程将沿文海河、文登河、陈村河、银河等十多条进行高质量水景观设计,精心打造龙舟公园二期等多处品质特色滨河文化景观,让陈村的河岸依托自身生态及文化基底焕发动人光彩。
陈村借助专业设计团队,对大部分河涌的美岸进行规划设计,其中,10条河涌被纳入南顺联安围区水体综合整治工程,24条列入重点片区示范河涌,其余的河涌则由村居按照区、镇指引实施美岸设计建设,区镇村三级合力美岸。
值得一提的是,陈村还将河涌被划分为工业园园区、农田区域、居民生活区三大类进行分类施策。比如,根据环境功能区划进行河岸修复,保留生态河岸风貌。对于规划条件成熟、资源禀赋丰富的河岸,则因地制宜打造亲水公园、慢行碧道、“四小园”、规划道路车位等,构建“一河一特色、一村一示范”。
“通过一河两岸景观塑造带动治产、治城,加快河道周边城市更新、产业转型、文旅融合,串珠成链构建水资源丰富、水景观怡人、水经济繁荣的品质陈村,为顺德全面打造美丽中国示范标杆贡献力量。”陈村镇党委书记霍茂昌说。(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