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榆林市委党校组织全市党校系统管理人员赴井冈山学习培训,用井冈山精神汇聚力量,鼓舞斗志,笔者作为一名党校人,深受启发,深有体会。
一是学以明理。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榆林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光泽说,我们在井冈山要学习知识、精神和方法。通过几天的学习体验,打开了我们的思路,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毛主席当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就是通过学习去追求理想,从此踏上了革命的征程。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在龙江书院创办边界第一所红军教导队,使一大批年轻干部坚定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涵养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正如彭德怀在井冈山所言:革命就不要怕吃苦,不要怕流血,不要怕牺牲,那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举着红旗干到底。
二是学以明志。诸葛亮《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里的志,是志向的志,是志气的志。这让我想起了井冈山的那群人,那些事。刘仁堪,被敌人割去舌头,他用脚趾蘸着自己的鲜血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六个大字;红军战士马义夫,用身体挡住敌人的枪口,为战友铺平了胜利的道路;肖劲,肠子外流,继续战斗直至牺牲;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的张子清,怀有身孕被国民党残酷杀害的伍若兰,县委书记刘真,英雄奶奶曾志,卢德铭、伍中豪,以及永远沉睡在井冈山这块红色土地的48000多名烈士等等,是什么力量让他们甘愿赴死,宁死不屈,我认为就是信仰和志向。
三是学以致用。宋代学者朱熹说过:“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践,就是践行,躬行。只有将学习成果进行有益的转化,自觉运用在实践当中,学习才有意义,才有价值。通过几天的学习,我觉得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很多:
其一,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党史教研中心罗庆宏教授在授课时用的许多照片,都是自己实地调研考察时亲自拍摄的,这种授课风格和科研态度,讲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看问题的角度。我们作为党校人,也应该挖掘身边的人和事,讲好自己的故事。
其二,永新县茨坪镇干部教育基地成熟的培训模式、规范的管理机制,鲜明的用人导向启发我们也应该盘活和整合全市红色资源,抱团取暖,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推动全市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
其三,无论茨坪还是茅坪,在井冈山精神的旗帜引领下,建立了集餐饮、住宿、培训、文创等一体化的文旅融合机制,井冈山精神已经辐射带动整个井冈区域。延安精神也是一张不朽的名片,如何使其成为推动清涧乃至整个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助推器?值得思考。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身体力行,才能行而致远。一根扁担、一根灯芯、朱老总送盐等故事在根据地广为流传,就是因为官兵一致,亲自践行。李才莲妻子池煜华七十年的等待,就是为了当年的一句承诺;访谈的几位红军后代,依然守护着那份初心,过着清苦的生活,他们用实际行动在传承着井冈山精神。我们要从井冈山精神中汲取干事创业的力量,激发为民服务的热情,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守正创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党校人,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用红色基因滋养初心,鼓舞斗志,用先辈精神淬炼灵魂,激发动力。记得袁隆平院士激励湖南农大学生的成功8字诀是: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让我们用知识滋养心灵,用汗水培育情怀,用灵感启迪智慧,用机遇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党校人的智慧和力量。(陕西省清涧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韩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