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六反六查三确保”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山东能源田陈煤矿坚持“从严治安”不动摇,出实招、务实功,紧绷“安全之弦”,筑牢“安全防线”,推动矿井安全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将“薄弱人”变为“放心人”
近期,受子女升学、农忙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职工思想活跃、精力分散,为杜绝职工“走神”而产生安全隐患,该矿把安全“薄弱人员”的排查与帮教,作为近期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坚持天天、班班、人人“过滤式”排查筛选,做到超前预防、超前教育,从源头上消除不安全因素。
为切实强化“薄弱人员”排查,他们实施日常、班前、入井、现场“四级”排查制度,建立完善《薄弱人员安全管理档案》,明确班组长是“薄弱人员”排查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在岗前、岗中对本班成员进行逐位排查,针对不同种类“薄弱人员”制定“专享套餐”,引导帮助他们转变思想,提高安全觉悟,从内心深处懂得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将“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让其在最短时间内摘掉“薄弱”头衔。
让“高标准”成为“好习惯”
本着“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的原则,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与“三基九大体系”全面融合,针对现场管理的关键环节,健全工作面安撤、综机维修、机电设备安装、零星工程施工等特殊标准,将成熟可靠的创新成果作为硬性标准全面推广,形成了严于、细于国家标准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着力构建全动态监督考核体系,突出现场工程内在质量、施工工艺、设备设施、清洁文明生产、人员安全行为及专业标准落实等方面检查,严格落实“四级质量”监督验收,“典型问题”曝光预警,“孽债工程”问责追究、“随手文明”习惯养成等制度。同时,注重正反激励,奖优罚劣,定期召开正反典型现场会,截至目前,已先后召开12次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现场办公会、14次“随机+静态”现场推进会,让正面典型有面子、有票子,让反面典型红脸出汗、曝光亮相,切实体现“吃质量饭、拿安全钱”,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作用。
用“大数据”根治“小隐患”
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持续优化双重预防信息平台,拓展“智能安监”手机APP运行功能,利用大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和安全信息可视化,为安全管理精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支撑。借助“大数据”信息化管理手段,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落实,以点带面、分类指导,坚持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把人的不安全行为管控挺在人身伤害前面,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在风险“辨识+分级”上作文章。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直接询问法、现场观察法、查阅记录法等直接经验分析法和事故树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等系统安全分析法,对矿井的所有系统及活动、区域进行风险辨识,形成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的缺陷4大类35种1000余项辨识清单。细化分级类别,采用风险矩阵法,根据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来衡量风险的大小,按照重大、较大、一般、低风险四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形成风险分级分类等级台账。
在隐患“排查+治理”上下功夫。建立了“五级”隐患排查体系,按照“区域图·点数”管理法,坚持矿每月全面排查、专业每旬系统排查、区队每日区域排查、班组每班现场排查、岗位动态排查,实现与安全风险的矿、专业、区队、班组、岗位“五级”深度融合,“一趟车”办两个事,合“两个事”为“一个事”。落实隐患治理责任,将事故隐患分为顶板、瓦斯、通风、煤尘、爆破、自然发火、水害、机电、提升运输和其它等各类事故隐患,并细化分级治理方案,明确治理时间、方式、范围、内容和参加人员,运用“移动+PC”隐患信息化管控,实现隐患“线上”和“线下”闭环管理,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山东能源田陈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