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教勉先生执着于山水画创作,数十年用功不辍、心无旁骛,始终保持着旺盛的艺术探究精神和创作活力。近年来,其笔下山水世界愈加丰富、笔墨修养愈见精纯,作品受到各界的高度评价和热情收藏,在各类展览中成绩斐然。
其能取得如此成就,绝非偶然。
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致力于山水画传统的继承,又能走出传统的藩篱,使山水画成为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达,这是每一个当代山水画家应有艺术追求。我以为,汤教勉先生正是在传统与时代的交汇点上,潜心钻研、锲而不舍,悟出了自己的心得,形成了自家的面目。
首先是题材的选择和意境的营构。汤教勉笔下的山水佳作,走出了传统文人画的局限,在画面内涵和意境上表现出不同的追求与寄托,有着自家的情态和意象。在他的画笔下,浑朴的山水与丰富而真实的人生有了更多的交汇,在山水之间人们感到的不是疏远和孤寂,而是浓浓的温情与慰藉。汤教勉笔下的山水世界是丰富的,其中不乏名山大川,近年来,他更是在表现三清山、庐山、井冈山、武功山等赣鄱名胜方面,推出了不少杰作佳构,体现了其在表现宏大山水方面的艺术能力和造诣。但他的山水画给我更多感动的,仍是那些有着浓厚人文色彩的普通山水和散布其间的山野乡居。我以为这是他作为一位当代山水画家的标志性题材。
我想,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艺术天地,在那里他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对于汤教勉来说,正是这个充满乡野气息的山水空间,积淀并激活了他的人生记忆与生活积累。家乡赣西富有特色的的山川风物、村落民居,这种幼年时期对山野自然的记忆,奠定了汤教勉山水艺术世界的基调,已经内化为他心中的无法化解的情结。有着这样一种情怀,即使是其笔下的名山大川,也染上了丰富的人文色彩和质朴、自然的意趣,给观者一份亲切、一份亲近、一份发自内心的向往。
其次当然是笔墨。近代以来山水大师,无不致力于自身笔墨语言的提炼与拓展。前辈巨匠如黄宾虹先生,笔墨是其终生致力的艺术核心,不论层叠点染还是减笔勾勒,其关注点都在笔墨,正是这种笔墨上的千锤百炼、心血倾注,形成了一代宗师出于传统又能自创一格的山水面貌。汤教勉对近代以来山水大师心摹手追,特别对于黄宾虹、傅抱石等的笔墨创新深有感悟;但他更为注重学习的是前辈大师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师其心,而非师其迹。这种学习绝非形式上的借鉴,而是致力于学习大师们对笔墨的态度。
他十分推崇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主张,在绘画实践中努力求变。他重视笔墨与表现主题的契合,根据表现对象变化自己的笔墨皴法;他注重游历与写生,他说:从事山水画创作要“师造化”、“行万里路”、“搜尽奇峰打草稿”,绝不可闭门造车,靠临摹过日子。由于重视写生,他笔下山水有着丰富而写实的面貌,诸如井冈山水的巍峨峻拔、三清山水的神奇多姿、匡庐山水的雄奇苍茫,皆能写出山水真态。但其着眼点却始终在笔墨,从未放弃笔墨而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写实。他总是将大量的写生画稿、山水印象加以反复概括、体悟和提炼,在得到山水精神的同时,也得到了与这种精神相吻合的笔墨形式。因此,可以说,他的笔墨源自传统、来自继承,更来自写生、来自自然山川的滋养。
初读汤教勉先生山水已是十多年前,其笔下山水苍润朴茂,重笔墨、意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同样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画上一方蕴涵了对艺术与人生感悟与思考的闲章,曰:“做人以诚,作画以心”。十多年过去,当我重又走进汤教勉先生的“云烟堂”时,再一次感慨于这位画家对艺术与人生的执着坚守。
汤教勉是一位有着人生与艺术定力的画家,数十年如一日地在自己的山水世界中不懈探索;他也是一位始终关注着时代、人生的画家,其山水画始终有着时代的烙印。
以传统笔墨写当代生活,绝不是简单地在山水中添加一些当代符号,而是要以当代人对自然的理解与感悟倾注于自然山水之间。当代人对自然的回归,当然不是要人们重新回到早已逝去的山居时代,而是要在山水之中重新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面对“人与自然”这个大命题,当代人应该给出自己的阐释,而山水画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最为直接的答案。
汤教勉的山水画朴茂、苍润,特别适于表现草木葱茏的春夏景色,但我觉得,艺术风格的选择其实正体现着艺术家对自然与生活的理解;注意到他近期一些描绘秋景、雪景的新作,但即使是表现秋冬景象,也能远离萧瑟、荒寒,依然是那么富于生机和活力。他以诚实的心画出自然人文中最淳朴的美,给人们带来一种和谐,一种内心的归宿感。我想,只有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大自然的画家,其笔下的山水世界,才能如此充满生活的质感,才能把自然表现得如此生动感人、如此富于人间情味,却又不染世俗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