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宜黄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把人才工作置于优先发展战略来抓,坚持培育链、组织链、技术链、服务链“四链”并举,打好乡村人才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最大程度释放乡村人才活力,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创新“培育链”挖掘“内生力”。探索建立“项目+基地+培训”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工程牵引、技术人才下乡指导、专业人才定点帮扶、拔尖人才帮带培养等专项行动,结合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通过打造“田间课堂”和“室内课堂”两个载体,依托惠农种业、宫绣堂有限公司、江西易生智慧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和隆星中药材种植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培育特色优质稻和茯苓种植专业人才136人,艾灸人才152人,技术服务型无人机专业人才21人,新型职业农民423人、农村经营型人才892人。年均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1500余人。
建强“组织链”提升“治理力”。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重点吸引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复转军人、经商能人、返乡大学生等优秀人才进入村班子,从致富能手中选举101人任村支部书记。为充分发挥人才的带强、带富能力,积极鼓励有丰富种植养殖经验的农村党员,通过现场讲解、示范操作等形式,向邻近群众开展培训、辅导,为辐射的农户解决了86个种养殖难题,带领1339户群众致富。同时,深入贯彻“摘帽不摘帮扶”要求,选派31支驻村工作队及108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选聘142名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目标,为聚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村基层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整合“技术链”激发“新活力”。该县依托制种、艾炙、中药材、竹荪菇等特色种养业,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江西省林科院等10余家院校开展科技合作,联合省市科技特派员、农技推广专家,针对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在农业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示范推广和高新技术组装配套应用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主导产业科技含量,同时,结合我县农时季节、生产布局及种植习惯,组织农业专家在全县12个乡镇开展技术指导,推广高效栽培、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新技术10余项,为农民提供“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技术指导与信息服务,帮助农户解决农业生产难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优化“服务链”增强“吸引力”。该县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激励等机制,扎实推进农技人员职称评聘分离改革,制定《宜黄县农业农村局直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基本任职资格条件实施办法的通知》,根据评分细则开展综合评定后按程序聘任专业技术人员,有效激发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在全县12个乡镇开展13场次“三请三回”座谈会、12场次“屋场贴心会”等活动,了解人才工作生活情况,收集各类人才意见建议,帮助解决人才实际困难。此外,对基层一线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在提拔任用、晋升职级、评先推优、职称评定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落实基层人才补贴及住房、子女就学等优先保障,激励人才扎根“家乡”、建设“家乡”。(江西省宜黄县委组织部 甘燕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