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同时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启动。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中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及“中国水周”的主题: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陕西省榆林市属于水资源严重贫乏地区,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6.72亿立方米,可利用总量仅为9.4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757立方米,是全省的71%、全国的36%;亩均水资源量为231立方米,是全省的25%。近年来,榆林市深入贯彻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与“四水四定”原则,紧扣破解水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坚持“节水、治污、外引、内调”的治水举措,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科学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推动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向刚性约束转变,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有多少汤,泡多少馍;有多少水,干多少事”。一是建立“1+2”水资源管控体系。“1”是按照“四水四定”要求出台《榆林市水资源刚性约束实施意见》(2021—2025年);“2”是修订出台了《榆林市水资源管理办法》、提出了“榆林水网”构建设想。二是确定水资源管理刚性约束指标。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目标要求,“十四五”末,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3.5亿立方米以内。三是全面压减工农业用水量。按照《榆林市坚决遏制盲目发展工作方案》核减“两高”项目,估算可压减需水量2亿立方米。全市现有水浇地317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09万亩(喷灌26万亩,滴灌183万亩),计划“十四五”期间实施高效旱作农业300万亩。四是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在有效整合执法力量和职能的基础上,改革成立了市级水行政执法专职单位,同步推进县级水行政执法设立专项机构,实现监管全覆盖。
二、加强节约用水管理。以《加快推进全社会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实施意见》和《榆林市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为指导,以节水行动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为抓手,建立良性工作机制。农业节水增效方面:加快灌区节水改造,抓好输水、灌水、用水全过程节水管控。在长城沿线风沙草滩区和河流川道区推广以滴灌为主的自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南部丘陵沟壑区和西部白于山区主要推广“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在西南部没有水源条件的区域主要推广旱作农业集成技术。工业节水减排方面:严格企业准入制度,加强对榆神、榆横工业区项目取用水监督管理,督促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和节水工艺改造,加快推进神木高新区工业污水循环综合利用,最终实现零排放。针对部分企业超量取水问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倒逼企业提升节水效果。城镇生活节水降损方面:重点推进中心城区水务一体化改革,构建从“源头”到“水龙头”再到“排污口”的“一龙管水”机制。非常规水利用方面:加快推进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力争在2022年底前全部工程通水运行。
三、注重水资源保护。一是全面加强地下水监管。启动编制《榆林市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科学布设地下水监测站网。二是加快超采区治理。采取远近结合的方式,通过“以电折水、以电控水”措施,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在榆阳、定边、靖边等区域,坚定不移地调整种植结构,加快农业高效节水改造,大力推广旱作农业,压减高耗水灌溉面积,严格管控地下水开采利用强度。三是强化河湖管理。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坚决打击“四乱”行为,推进河湖综合治理,维护河湖生态健康。四是保障生态流量。持续做好无定河、秃尾河生态流量调度工作,协调好红碱淖补水事宜。
四、科学配置水资源。坚持“外引内调”,在充分挖掘现有水资源潜力的基础上,按照东西互济、南北互补的思路,因地制宜、科学布设蓄引提调工程,规划建设供水管网连通工程。构建以东线马镇引黄、西线盐环定扬黄提升改建工程和“陕甘宁革命老区供水工程”、南线清涧延川支线引水工程和古贤水库引水工程,绥德、米脂、子洲三县供水等重大水源工程为骨干,各类中小水库为支撑,其他小型水源工程、应急水源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矿井疏干水为补充。以王圪堵水库为核心调度节点,相互通连,互相补充,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的“榆林水网”,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榆林市水利局供稿 冯治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