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让零食“减糖减盐”不“减味”

赵 昊    2022-11-25 15:53:16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无糖饮料、低卡薯片、轻盐榨菜……健康零食正渐渐获得市场认可,受到消费者喜爱。以无糖饮料为例,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16.6亿元增至2021年的159亿元,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276.6亿元。零食界刮起的“健康风”,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零食变得“健康”,主要因其食品添加剂较少。此前,食品企业精心调制食品添加剂的剂量和配比,是为了刺激消费者的味蕾,促使消费者买单。大量消费研究证明,只要将零食中盐、糖、脂肪保持在一个区间,就能让消费者的味蕾获得最佳享受。然而,这个区间往往高出人体正常需求。基于此,当下健康零食主要分为三大类——“无糖”“低脂”“轻盐”,设计原理都是通过控制食品添加剂的含量来减轻消费者的身体负担。

健康零食兴起,是社会发展、消费升级的一个缩影。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在饮食方面选择更加丰富,但同时亚健康问题逐渐突出。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21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达1.41亿人,且呈现糖尿病年轻化趋势。人们希望通过改善饮食结构来保持身体健康,于是开始把目光投向健康零食行业。此外,年轻一代的消费心理、消费偏好悄然发生变化。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上海Z世代消费者饮料偏好报告》,受调查的95后消费者有超八成在饮料购买上奉行“低糖主义”,超四成认为无糖饮料最好。在年轻消费者的支持下,健康零食、低糖饮料等开始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面对健康零食这一巨大市场,国外企业早已嗅到商机。可口可乐、雀巢等巨头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在中国先后推出相关产品,试图先发制人、抢占市场。可口可乐早在2005年就研发出主打“无糖”的零度可乐,经过在中国市场多年深耕,已经培育出一大批忠实的消费者。

“好吃”永远是消费者对零食的最大诉求。在这片红海中,中国企业若想实现后来居上,必须兼顾健康与美味,加大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攻关,研发出更多代糖、代盐的材料与方法,让零食做到“减糖”“减盐”不“减味”。乌江榨菜研发出“浅盐窖藏”与“加香渍制”的生产工艺,新产品轻盐榨菜在保证口味的同时,含盐量较此前减少30%。元气森林研发出低糖、低脂的青柑陈皮茶,浓浓的“中国风”口味迅速收获消费者的青睐。

处在转型之中的“舌尖经济”对企业提出新要求、新挑战。洞悉需求、加紧研发,相信中国企业能生产出更多健康又美味的零食,助推中国食品工业更上层楼。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日本老人的长寿之道
下一篇:添加=有害? 一图教你看懂食品添加剂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