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低剂量CT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时发现自己肺上长了结节。北京市的李先生此前在体检中查出肺结节,经过几年随访,结节的大小、边缘都没有变化,又过了一年,CT影像显示肺部阴影无变化,可谁知进一步检查后发现,李先生脑部已出现肿瘤的多发转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胡滨表示,这是因为很多人复查肺结节只重视影像学检查,殊不知有些恶性结节会用“障眼法”,自己竟悄悄转移。
肺结节指肺内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或不清晰。胡滨表示,发现肺结节后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确定结节的良恶性,有经验的医生会从结节密度、大小、形状等方面来评估判断,一般来说,磨玻璃成分和实性成分均有的混杂性结节的恶性几率最高,且结节越大恶性可能性越大。
此前,临床上推荐做高分辨胸部平扫CT来检查肺小结节,但目前来看光靠CT还不够。正如上述李先生的例子,胡滨解释道:“部分恶性结节在CT影像上表现没变化,但在随访期间可能会悄悄地转移。应当联合多维度的手段进行评估,尽早进行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时机。”
CT联合7种肺癌相关抗体血液检测(以下简称“CT+七抗检测”)正成为肺癌领域的早筛风向标。《2021年中华医学会临床指南》明确表示,CT+七抗检测可作为预警肺癌的一种手段,这是因为血液检查如同一个能由表及里、深入免疫系统的哨兵,基于免疫系统的持续性生物信号放大功能,一定程度上能够找出生物活跃度高、侵袭和转移能力极强的结节或肿瘤,帮助医生进行评估。胡滨表示,CT+七抗检测能够帮助看清结节恶变的真正原因,推荐恶变风险高的人群将其作为随访时的常规筛查。
胡滨建议,健康人群每年应常规做一次CT+七抗检测。对于烟龄较长、烟瘾较大、有高危职业接触史、肺病史、长期被动吸入二三手烟的肺癌高危人群,建议根据个体情况半年至一年做一次CT+七抗检测。初次发现纯磨玻璃结节的患者需4~6个月复查,具体复查时间视结节的大小来定;部分实性和实性结节根据结节的良恶性几率、大小来确定随访间隔时间,恶性可能越大,间隔时间越短,如3~6个月或者6~12个月等,肺结节患者应在每次随访检查中都做CT+七抗检测。
七抗检测结果显示阴性说明结节生长相对惰性,但要继续做好随访观察,以免后续发生变化;检测结果阳性,在排除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常提示结节生物学活性高,需要高度警惕,及时干预。
目前,由于7种肺癌相关抗体血液检查尚未纳入医保范围,因此公众知晓率不高、普及度不广。除了需引起重视并遵医嘱定期监测外,胡滨提醒肺结节患者一定要远离烟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 胡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