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江西省国医名师、江西省骨伤医院教授 邓运明
骨质疏松症在代谢性骨病中最为常见,属于中医“骨痿”范畴,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当骨头脆了,人就容易骨折,很多老人都非常怕“摔”,因为这可能会致命。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30余万人死于跌倒,其中一半是60岁以上老年人。在我国,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骨折后,通常需要长期卧床或静养,身体活动减少容易“二次健康伤害”,比如下肢静脉血栓、肌肉无力、消化道疾病等。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如何防治骨折、养护骨头至关重要。本期,《生命时报》特邀69岁的江西省国医名师、江西省骨伤医院教授邓运明详细讲解。
骨伤,首要调气血
邓运明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地区樟树市。宜春民间盛行字门拳术,字门伤科享誉四方,尤擅推拿。邓运明幼年崇武、喜欢传统文化,他的爱好好像注定了要与中医结缘。1974年,他顺利考入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前身),197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工作至今,专攻骨伤疾病。
《灵枢·本胜篇》 曰:“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强,关节滑利矣”。在邓运明看来,肢体关节的自由屈伸与气血密不可分。外伤之时首伤皮肉,然后是筋骨脏腑,此时的身体状态是瘀血叛经、气血运行受阻,所以,伤科类疾病在辨证上应当首重气血。“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伤不续”,治疗外伤类疾病时,他的原则是活血祛瘀为主、行气为要。临床用药时,实证多用广木香、枳壳、佛手、橘皮,配伍当归、赤芍、川芎、鸡血藤等,方剂多选用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及膈下逐瘀汤等。
邓运明认为,筋骨受伤必致气血受阻、营卫不调、脏腑失和。所以临床应用时,在外伤重气血调理的同时,还非常关注内伤,提出应同时调理肝脾肾三脏,将气血与脏腑辨证结合。肝经循少腹而布两胁,闪挫或外伤所致胁肋疼痛皆因败血(败坏之血,多指溢于血管外,积存于组织间的坏死血液)归于肝的原因。同时,损伤之后不可一味活血化瘀,还应注意固护脾胃。所谓“治痿独取阳明”(强调脾胃在治疗痿证中的作用,脾胃亏虚、气血不足则造成筋骨失养),脾胃守土有责,健脾培元应视为治疗骨伤疾病尤其是慢性退行性类疾病的法则。再者,还应重视补肾调肝、滋水(肾)涵木(肝)、强筋健骨。邓运明说,筋骨是肝脾肾三脏的外合,外力在人体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时尤易致伤。若内动于肾,则难以生髓养骨,致骨头愈合缓慢;内动于肝,则难以生血荣筋,筋伤束骨无力,而致四体不用(四肢活动受限)。故依患者年龄、体质调理肝脾肾三脏,并依症状各有侧重,方为治疗的核心理念。
正骨有四步
受了骨伤,为何强调正骨治疗?传统的中医伤科有四大治疗方法,分别为手法、固定、药物、练功。这其中,手法居首位,是中医伤科临床诊治的重要特色之一。《医宗金鉴》指出,手法是“正骨之首务”,强调手法治疗。正骨又称接骨、整骨,是运用手法将断骨整复接续,恢复正常的形态,具有操作简便、痛苦小、愈合快、疗效好、费用少等诸多优点。在排除开放性骨折有严重合并症,以及感染、肿瘤等手术治疗指征后,绝大多数骨折可用传统正骨手法治疗,应用广泛。比如闭合性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四肢近关节部位的骨折、锁骨及手足部小管状骨骨折,以及股骨髁间、肱骨髁间、踝关节骨折、髌骨骨折等部分关节内骨折,其他脊柱骨折如胸腰椎、骶尾椎骨的骨折,也有相应的手法复位方法。近50年的临床经验中,邓运明将自己的正骨疗法大致分为四步,治愈了很多患者。
手法正骨。施术前,应当充分考虑患者的受伤机制,避免因盲目整复,伤及患者筋骨,从而出现水肿、水泡、异位骨化等再损伤的情况。施术复位前,还应对患者进行理筋放松,选择合适的体位和复位时机。在手法整复错位时,需要对位准确,拔伸、牵引、推按、屈肘,整复过程要一气呵成,这其中力道的拿捏、角度的把控尤为重要,甚至站姿手势都有讲究,直接决定复位的准确有效。手法整复应尽量在损伤8小时以内完成,此时是患者手法整复的最佳时机;如果超过8小时,肢体可能会因肿胀严重,增加手法整复的困难。
夹板固定。夹板固定是邓运明常用的固定方式,多采取杉树皮进行固定。杉树皮轻便、吸潮、塑形功能好,对于骨折后的水肿吸附能力强。邓运明根据每个患者骨折处的大小量体裁衣,现场制作五合一小夹板、确保每副夹板都是个体化定制。骨折固定中的包扎运用,既要固定骨折,又不能伤及筋骨。固定与活动要讲究适度原则,不能因位置不当影响局部气血运行。
药物辨证(三期各异)。骨折患者需要口服中药汤剂:早期着重于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此阶段由于新伤所致,气滞血瘀,治疗中应攻下逐瘀、凉血止痛,常用方剂多以桃红四物汤、柴胡疏肝散、定痛和雪汤为主。中期着重于调和营卫、续筋接骨,此阶段损伤症状虽改善,肿胀瘀阻消退,但瘀未尽痛未止,故所用方剂多为续骨活血汤、和营通气散等加减化裁。末期着重于补益气血、滋补肝肾,此阶段瘀肿消退,但筋骨尚未坚实,功能也没恢复,此时多以活血汤、当归补血汤等为基础加减。
功能训练。骨折患者进行夹板固定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以期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及肌力。功能训练,推荐做牵伸运动。患者平时可以温和力量牵引挛缩、粘连的组织,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幅度要循序渐进,坚持重复。对于肌肉力量的恢复,邓运明认为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适度增加患者肌肉的工作量,目的是让肌肉适度疲劳,使患者尽快恢复活动能力。在功能训练及日常保健训练中,邓运明特别注重关节病的预防,独创各部位的保健功能训练操,广受好评。如膝关节日常训练时,坐姿,屈膝90度,双手呈鹰爪状抓按膝关节,每分钟30次左右。进行颈椎训练时,可进行上下抬头(约45度)训练,动作应保持缓慢而有节奏,每分钟20次左右;左右旋颈即保持颈部放松的同时,将颈椎最大限度左右旋转约90度,同时在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停顿拉伸约3秒钟。
三级预防强健骨骼
邓运明表示,骨外伤必须得就医系统治疗,以免留下后遗症。但医疗干预乃不得以而为之的行为,为避免骨外伤,除了注意安全,日常养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健骨养骨方面,邓运明提倡“三级预防”法。
第一级:即无病防病,年轻阶段就应未雨绸缪。所谓年轻阶段,就是越早越好,应在儿童、青少年期间就注意,多摄入鱼虾、海带、牛奶等含钙量高的食物;多进行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打好“骨头的底子”。
第二步:即有意识防御,尤其是中年女性。女性进入绝经期前后,骨量流失加速,应及早防治。这个时期可通过药食结合方式进行预防治疗,并定期检查。邓运明为此研制了一款食疗方——“壮骨汤”:大骨熬汤时配以熟地10克、杜仲10克、黄精9克、山药10克、枸杞15克、牛膝9克、菟丝子9克,坚持服用可以补肾壮骨。
第三步:即综合防治、重在预防,针对老年患者。老年人一定要加强防摔、防碰、防绊意识。结合患者需求,邓运明研制了“补肾活血汤”,适用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或绝经后骨质疏松。
此外,邓运明还推荐了两个常叮嘱患者使用的方法。
1.艾灸法。可艾灸肾俞、脾俞、足三里、大椎、命门、神阙、中脘、关元等穴位,一周3~4次,每次25分钟。
2.外敷法。将防风、威灵仙、川乌、草乌、牛膝、红花、杜仲、黄芪、白芍、淫羊藿、葛根、狗脊、红花等共研细末,每次取适量,用50~100克醋调制,然后外敷脐部,并用热水袋加热,每次30分钟,每周1~2次。
不同人群的养骨建议
痛风患者。日常饮食应控制嘌呤摄人,多饮水,保持尿量,定期复查血尿酸。
膝关节炎患者。腰腿痛、膝关节炎患者应注意休息,减轻体重,减少体力劳动,合理使用护具,避免久站久行及弯腰下蹲。
肩周炎患者。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痹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久居阴暗潮湿之地或涉水当风受凉,平日可用热盐包、热水袋、热毛巾等热敷患处。
骨折患者。四肢骨折脱位患者,需保持足够范围及时间的固定,不可擅自拆除固定,以免造成骨折再移位或关节再脱位,同时加强功能锻炼,预防骨质疏松。
高龄老人。高龄老人及绝经后妇女应多晒太阳,平时高钙饮食,避免外伤脆性骨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