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换季,气温下降,室内外温差增大。近日,北京心血管急症患者数量较前增加明显。11月的第二周(11月7日至14日),北京急救中心因心血管病派出急救车辆1730车次,较10月的第二周增加超200车次。
刚退休不久的张先生给自己找了个当门卫的兼职。近日,他早起骑自行车上班途中,突然感觉左肩疼痛和憋气。张先生认为是早晨天气寒冷导致受风了,便请假到附近的中医诊所拔罐驱寒。没想到,诊疗过程中他越来越不适,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诊所的医务人员赶忙拨打了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张先生发生“室颤”,已经失去了意识。急救人员赶忙用车载除颤仪进行急救,万幸接受急救后张先生恢复了心跳,并被及时转运至附近医院进一步救治。
“张先生的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寒冷天气的清晨。”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刘扬说,供暖后,室内外温差较大,体感温度骤变容易带来血管收缩,从而导致相关急症突发。提醒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相关基础病的人群,出门不能急,“建议‘缓冲式’出门,从家里到楼道里,缓缓再从楼道里到室外。”
刘扬介绍,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患者的典型症状是心前区疼痛,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尤其是较为高龄的老人,可表现为左肩臂痛、上腹痛、牙痛,甚至左侧手指痛等“放射痛”,容易出现病情延误。如果持续或频发疼痛,并伴有出汗、恶心、头晕等症状,更要警惕心肌梗死风险。一旦出现类似情况,有必要去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
急救人员提示,对于有过急症发病史或有发病风险的老人,最好随身佩戴提示卡。提示卡内容包括家属的联系方式、老人的病史和服用药物的种类等,“冬季我们不时会碰上户外活动过程中突发急症的情况,这样的提示卡有助于急救人员更有针对性地施救。”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急救工作者希望向公众宣介对于心梗救治至关重要的两个“120”概念。“一个是120分钟:即心梗患者在120分钟内获得开通闭塞血管等有效救治,效果是最理想的。一个是120急救电话:突发急症时一定要记住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呼救。”刘扬说。(记者 孙乐琪 实习记者 柴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