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失明、心梗、中风……

如何远离糖尿病并发症

侯艳微 张婷婷    2022-11-18 11:40:59    人民日报海外版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教育改变明天”。糖尿病教育可以为患者提供科学、实用的糖尿病知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方毅就糖尿病防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糖尿病+并发症最致命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方毅强调,糖尿病本身不致命,致命的是严重的并发症。

失明、心梗、中风、肢体坏死,都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严重后果。脏器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有50.45%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心血管并发症死亡,有68%的患者在确诊后5年之内就出现了左心室功能障碍。特别是当患者同时存在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多重危险因素时,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概率会大大提高,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加重视心血管并发症。

为及早发现糖尿病性心脏病变,建议每位糖尿病患者定期做心电图和超声心动检查。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可通过选择能护心的降糖药物和生活方式的配合,远离心血管死亡威胁。

记住7.0和11.1

经常有患者在门诊问:“大夫,我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怎么就得糖尿病了?”

方毅介绍,有1/3的早期糖尿病患者会有一些非典型症状,甚至是无症状表现。关于血糖的标准,只要记住两个数字:7.0和11.1。一般空腹血糖大于7,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就需要来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检查是不是有糖尿病,还有一些反复发作的餐前低血糖、莫名的皮肤瘙痒、反复感染等也需要进行血糖筛查。

做好3个“自我管理”

传统的糖尿病就医模式主要由医生进行药物处方并给予一定的教育指导,难以覆盖患者的院外管理。其实,在超过95%的时间里,糖尿病患者都是自我照料,患者院外的血糖管理才是决定整体血糖控制的因素,因此,掌握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学会自我管理至关重要。

方毅强调,糖尿病是终身慢性疾病,需要终身管理和治疗,不要误信“早期用药会依赖”,也别误入“我有偏方可治愈”等歧途。

糖友们的自我管理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心态管理,血糖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不必过分焦虑,保持乐观自信和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很重要;二是学习管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了解糖尿病和它的并发症,才能有效避免和延缓病情的发展;三是目标管理,保持控制血糖达标的习惯,主食、水果等要严格按照标准摄入,避免血糖忽高忽低;加强锻炼,作息规律,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按时按量用药打针;定期到内分泌科或糖尿病专病门诊就诊,实现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早筛查早诊断。

(作者为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内分泌科医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瓜子是把防病好手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电子身份证,加载更多应用场景

电子身份证,加载更多应用场景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