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临床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面对人们这样的疑问:中医的优势是什么?我认为可以这样来思考。
1.在重大疾病中发挥中医的协同效应。在一些常见病领域,应该广泛发挥中西医的协同作用。以高血压的治疗来说,一个患者要吃三种降压药才能降压达标,如果加上中药以后,可能只需要一种或者只吃半量就可以了,这是协同效应。再比如肿瘤的防治,通过中医药的参与,近些年也有了比较大的进展。广安门医院这些年来一直承担着重大攻关课题,涉及肿瘤、冠心病、糖尿病。在肿瘤的重大攻关方面,针对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中医药正在研究如何让肿瘤患者活得更长,同时减少病人放化疗的毒副反应。通过中医药,病人能够比较顺利地接受放化疗,这就是中医对重大疾病的协同治疗。
2.在治未病中发挥中医的主导作用。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几千年来遵循的理念,其核心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若能充分挖掘,系统梳理总结,加以推广,可以让人民群众不得病、晚得病、少得病,得病之后通过有效治疗不向大病发展,病好以后通过精心调养防止复发,从而在根源上提升慢病管理的现实意义,真正减轻经济负担。
3.在疾病康复中发挥中医的核心作用。缓解症状一直是中医的强项。康者,宁也;复者,返也。康复是通过治疗回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在疾病康复中,中医药理论独到,方法多样,可发挥核心作用。如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中医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心脏功能。
此外,中医对虚证的认识也是大大强于现代医学。西医没有虚证的概念,中医则将其用得非常好。中医里的虚证包括气血阴阳,通过调配中药对虚证进行治疗。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运用的防病治病手段,有它的理论性和经验性。虽然过去的病名和现在的病名不一样,但是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根据症状体征,还是有很多相近之处的。比如,冠心病在古代认为是胸痹,出现胸闷、胸痛的症状;像糖尿病,类似于中医消渴病。中医治疗具有包容疾病、稳定疾病和带病生存的智慧。慢性病经过积极治疗,症状可减轻或消失,患者有了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高的生活质量,达到新的平衡稳定的生存状态。(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王阶 本报记者董长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