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 张惠杰
这几年,不吃晚饭减肥法受到不少人追捧,有些人甚至一两年都没吃过一顿晚饭。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张惠杰团队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不管是通过“不吃晚饭”还是通过“少食多餐”,只要控制总体能量摄入就能取得减肥效果。
上述团队严格筛选了139名成年肥胖患者,体重指数[又称BMI,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在28~45之间,然后对他们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临床研究。参试者被随机分为限时饮食组(只允许在 8:00~16:00 之间吃东西,简称不吃晚饭组)和常规能量限制组(随时都可以吃,但做到少吃,简称均匀少吃组)。张惠杰介绍说:“我国文化里有‘过午不食’的说法,因此我们将限制饮食的时间选在了8:00~16:00。”。两组均接受相同的能量限制,相比平时的食量少吃25%。研究团队有营养师全程为肥胖患者提供饮食指导,包括提供食谱、食物搭配选择指导等。在试验期间,研究团队对所有肥胖患者进行每月1~2次面对面随访,进行体重测量、饮食依从性评估、帮助解决执行中存在的困难等;每周进行1~2次电话或微信等线上随访,完成饮食监督与指导,不吃晚饭组同时接受时间限制性饮食的监督与指导。
最终,一共有118名参试者(84.9%)完成了12个月的干预随访,均匀少吃组有9个人(13%)放弃,不吃晚饭组有12个人(17%)放弃,两组的饮食执行完成度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从减肥效果来说,不吃晚饭组体重平均下降8.0 千克,均匀少吃组平均下降6.3千克,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在体脂下降量方面,两组也差别不大。经历12个月的减肥,两组的代谢指标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了,但也没有什么差异。具体来说,两组在第6个月和第12个月时,收缩压和舒张压降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评分以及血脂水平都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不吃晚饭并没有带来额外的健康好处。研究还发现,在不同性别、不同基线BMI,或者不同胰岛素抵抗程度的人群里面,对比两种饮食方法的减重效果也没有统计学差异。
张惠杰表示,有条件进行限时饮食的“胖友”们,比如“朝九晚五”工作时间相对固定的上班族,晚上不需要应酬或者高压工作的人,可以在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尝试利用限时饮食进行体重管理。而对部分已有合并症,比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性肝炎、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健康问题的“胖友”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以纠正代谢紊乱,促进健康。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本研究未纳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足、怀孕、备孕或者哺乳期女性等人群,因此无法确定限时饮食干预在此类人群中的长期安全性,建议这部分人群若有减重需求,需咨询医生,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调整饮食。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研究有营养师全程提供饮食指导,且还有人监督,但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咨询专业人员,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不吃晚饭,不但难以坚持下去,还可能导致营养素供应不足,比如蛋白质摄入不足容易导致水肿、脱发,肌肉量也容易跟着减少,还可能导致肠胃问题。特别是原本早餐就凑合、午餐质量不高的人,若突然不吃晚餐,身体营养供应会陡然下降,缺少了必要的营养,人的体能、精力、抵抗力将难以支撑,皮肤和血液也将无法得以养护。长此以往,不但难以获得健康,更会招来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