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医保局10月21日介绍,10年来,北京市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完善,“互联网+医保服务”高效便捷,预计2022年底前实现本市所有具备接诊能力的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全覆盖。
近3年累计21.17亿元,北京开通门诊异地结算惠及数百万人
“以前患者跨省看病,回所在地报销的政策,首先需要患者自己有大笔的资金可以垫付,通常住院费用、门诊费用都是不小的开支,容易给个人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另外回所在地报销的周期较长,程序较复杂。”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基于此问题,我们在多年前便开始全面推行异地就医跨省直接结算的政策,但受制于政策和技术壁垒,各地推行这一政策需要过程。
据北京市医保局介绍,2020年1月,北京市启动普通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截至2022年9月底,2921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诊直接结算,250余家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异地门诊直接结算业务。累计与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普通门诊直接结算683.61万人次,涉及总金额21.17亿元,为参保人减少资金垫付9.24亿元。京津冀三地累计开通56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直接结算,三地居民就医更加便捷。
“北京市是国家医学中心,作为优质医疗资源的集中地,有众多的技术水平高的医院,有着众多全国各地的患者来京就医,北京市这一异地结算的实现真正方便了患者看病就医,而此次北京市预计本年底实现门诊费跨省直接结算全覆盖,意味着到今年年底北京市所有具备接诊能力的定点医疗机构都可以做到跨省直接结算。”王宗凡指出,这对于前来看病就医的异地患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当然这对于北京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非常不容易。
住院、门诊、门慢特异地结算分批实现
据了解,2017年2月,北京市启动住院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截至2022年9月底,所有有住院床位的72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均已开通跨省异地住院直接结算,累计与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住院直接结算332.66万人次,涉及总金额1076.38亿元,为参保人减少资金垫付632.26亿元。
“如今全国已经实现住院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涉及到的体量更大、更复杂,因为和住院相比,很多患者一年要看很多次门诊,涉及到的费用更多,分类更细,管理更复杂。”王宗凡介绍,所以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对于政策的互通和技术的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住院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和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外,北京市于2021年12月启动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截至2022年9月底,已开通门诊慢特病异地直接结算试点定点医疗机构46家,累计与全国30个省(区、市)开展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19151人次,涉及总金额4153.27万元,为参保人减少资金垫付3369.45万元。
王宗凡介绍,“住院费用异地结算、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和门诊慢特病异地结算是对系统和政策要求逐渐精细化的过程,所以需要逐步推行,门诊慢特病对于信息管理传输和政策互通来说要求更高,所以做到全覆盖还需要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