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老人防治糖尿病遵循“四早”原则

2022-10-25 13:39:48    天津日报

本月是全国敬老月。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2017年糖尿病患病调查提示,我国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30.0%。以此计算,我国目前有7813万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95%以上是2型糖尿病。《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指出,老年糖尿病人群增长迅速,成为糖尿病主流人群,患者因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所致病死率、病残率高。糖尿病控制欠佳引发的并发症正日益成为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防治糖尿病已成为维护老年人健康的重中之重。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副院长李晶、内分泌科主任张秋梅表示,《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指出,老年人防治糖尿病要遵循“四早”原则,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以期早获益。早预防即是“治未病”,提倡老年人健康生活,积极做好糖尿病的一级预防,也就是避免糖尿病出现。早诊断,建议高危风险人群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不仅应检测空腹、餐后2小时或随机血糖,还应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甚至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减少漏诊率。早治疗提倡一旦血糖超出正常值,即空腹血糖≥6.1 mmol/L、或餐后两小时≥7.8 mmol/L、或HbA1c≥6.0%,就应该高度重视,和医生沟通,认真开始生活方式干预。

四成老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饮食运动药物干预可治愈

“国内外报道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是65至79岁,进入老年是罹患糖尿病的高风险期,80岁以后趋于平缓。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历次糖尿病普查中均有半数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在普查前处于未诊断状态,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均不高,血糖总体控制水平不理想,因糖尿病并发症或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就诊时才被诊断为糖尿病的现象很常见。”李晶说。

李晶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不受年龄影响,老年人和年轻人标准一样,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标准。空腹血浆葡萄糖或75gOGTT(葡萄糖耐量试验)后的2小时血糖值或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诊断的主要依据。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 mmol / L;或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 / L ;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 / L;或糖化血红蛋白≥6.5%。检测指标异常,但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复检,以确认诊断。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统计显示,我国45%至47%的老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糖尿病前期是血糖水平处在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状态,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该阶段也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最后关口。”李晶说,“糖尿病前期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可以实现治愈,报道治愈率为19%至80%。糖尿病前期分为三种情况: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以及两者的混合状态。比起单纯的空腹血糖异常或餐后血糖异常,二者兼有的人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更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诊断标准,空腹血糖5.6至6.9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服糖后两小时血糖为7.8至11.1mmol/L为糖耐量异常。这里的空腹是指8小时内未摄入任何热量食物。糖尿病前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高血糖损害已经发生,同样会使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肿瘤、痴呆、抑郁等疾病风险增加。

老年人糖尿病有六大特点

低血糖最危险需加强关注

张秋梅说,我国老年糖尿病可分为两类人群,老年前患病和进入老年后患病,两者在自身状况、糖尿病临床特点、罹患其他疾病和已存在的脏器功能损伤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与年轻时发病相比,老年人糖尿病发病有六大特点。

“三多一少”不明显。老年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 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的糖尿病典型症状的并不少,只是症状不明显。老年人器官感知功能下降,喝水、排尿次数相应减少,但也有的老人是记不住自己喝了多少水、上了几次卫生间,也没有意识到饮食在逐渐增加。体重则与食欲、年纪等因素有关,老年人体重下降也容易被忽视。因此老人每年都要主动进行糖尿病筛查。

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老年人往往多病共存,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合并高血压和血脂紊乱,三者并存将使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增加3倍。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每次测血糖的时候也要测血压,并定期监测血脂,同时遵医嘱积极降脂治疗。很多老年人查体发现血脂增高,往往由于担心降脂药副作用等,自己认为饮食控制即可,或者短期服药,复查后血脂正常即停药,都是错误的。

口腔问题严重。老年糖尿病患者口腔黏膜易偏干,口腔屏障功能减退,所以牙齿脱落、牙周炎、牙龈炎、口腔出血、口腔黏膜干燥等口腔问题也会较为严重。牙齿不好,人往往会选择一些偏软、易咀嚼的食物,而这些食物吸收快,会引起餐后血糖波动。老年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好血糖,也要定期做口腔检查、做好口腔清洁、积极治疗口腔疾病。

更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最需关注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交感神经反应明显减弱,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时,老人往往并没有心慌、手抖、出汗等症状,等到有感知的时候可能已经发生低血糖脑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此外,一些治疗心脏疾病的药物会减慢心率,一旦发生低血糖,也不会出现心慌症状,容易被忽视。因此老年人一定不能将血糖降得过低,要关注和提醒自己低血糖风险。

餐后血糖高。相比于年轻人,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餐后血糖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空腹血糖的数值可能变化不大,而餐后血糖却会上升。如果只关注空腹血糖,会漏诊70%的餐后血糖升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而且餐后血糖升高时,大部分患者并没有明显的感觉。通常建议老年人空腹血糖在6mmol/L左右就要查餐后血糖。

血糖“难达标”。有些老年人对血糖达标过于执着,认为自己血糖高了会出现并发症,必须降到跟正常人一样,这样是没有必要的,同时也有低血糖的风险。老年人的血糖达标更为个体化,放宽要求对老人更为安全。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经医生健康状况综合评估后共同确定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和治疗策略。

日常监测采用“7点血糖”模式

3到6个月需查糖化血红蛋白

“老年糖尿病患者做好自我健康管理,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的用量,也可以让血糖更稳定,最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延长寿命。血糖监测是患者自我管理极为重要的环节。监测的标准是基于患者病情、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监测方式,既可以给自己提示,也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诊疗方案。”李晶说。

张秋梅说,《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推荐老年人血糖监测以三餐前、三餐后2h及晚睡前的“7点血糖”为标准模式,结合并记录每餐摄入食物和餐后运动情况,分析血糖变化影响因素并修正不利于血糖控制的生活习惯。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7点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目的的不同有多种组合模式,患者可以与医生沟通后选择相应模式。

自我血糖监测过程中需要老人特别注意,要仔细阅读血糖仪说明书,按照操作程序进行血糖测定。家用快速血糖仪是采外周毛细血管血测定血糖,与医院通常静脉采血测定的血清或血浆血糖值会有误差。建议首次使用任一款血糖仪后,要与静脉测定血糖做比较,了解大概差值。家庭自我监测的同时,3到6个月还应到高级别医院测定糖化血红蛋白,了解总体血糖控制情况,并与医生交流,调整降糖治疗方案和监测模式。

此外,饮食和运动也是老年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张秋梅表示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强调营养均衡,控制总热量,每餐都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蔬菜。其中碳水化合物要占全天营养素的50%至55%,蛋白摄以优质蛋白为主,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年龄相关的肌肉减少等,建议先汤菜后主食,有利于减少餐后血糖波动。

李晶表示,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目标是保持良好身体素质的同时有助于血糖控制,建议每天运动时间在30至45分钟。无行走困难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建议每日三餐后适量的近距离活动,有利于缓解餐后高血糖。运动前做准备活动,运动中注意防跌倒、防骨折。(主持人 赵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聚点成网 多层照护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光明照处心无碍 春意浓时华章启——在《徐光春文集》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光明照处心无碍 春意浓时华章启——在《徐光春文集》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