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推进,牙齿缺失已经成为我国常见的口腔疾病。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5~74岁老年人中,81.7%的人有缺失牙,而47.7%的人缺失牙未修复。自1965年瑞典科学家Branemark教授提出种植体骨结合理论至今,随着口腔种植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在临床中快速普及,因其不损伤天然牙、咀嚼效率高且美观舒适,已逐渐成为缺牙患者的重要修复方式。
哪些患者建议进行种植修复
一般来说,患者因为主观意愿或客观原因无法使用其他修复方式,会选择种植牙。如:不愿意磨掉缺失牙旁边的邻牙,或邻牙有问题不能做传统假牙者;戴用活动假牙有困难,功能不好、戴不牢、不舒服者;对假牙的美观、功能有特殊要求者。
全身和口腔局部情况没有达到种植手术要求的患者,并不一定适合做种植牙。不利于种植修复的口腔情况包括:严重张口度不足者;缺牙区有骨组织或较严重的软组织病变的患者;牙周炎未控制者;咬合力太大、紧咬牙、夜磨牙症、偏侧咀嚼等不良咬合习惯等患者。
除了口腔局部问题,全身情况也同样关键。患有全身性疾病,如心脏病、血液病、糖尿病、高血压、肾病、代谢障碍等,如未得到有效控制者就会有较高的种植风险。也包括不能与医师合作者,严重的心理或精神疾病且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者,暂时不适合进行种植手术。
也有一些全身情况,可暂缓手术或咨询相应专科医生的建议,比如急慢性炎症或感染;怀孕或生理期;服用双膦酸盐类等药物。
种植材质有哪些,术前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种植牙的材料是金属钛,钛以及钛合金成为了临床使用最为普遍和最受欢迎的种植材料。因其拥有远胜于其他金属的生物相容性,植入牙槽骨后,与人体骨骼硬组织的生理与力学环境更和谐相容。
钛及钛合金中植体对核磁共振影响小,口内带着种植体也可以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建议患者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听取专业口腔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种植体,才能获得最佳的修复效果。
根据自身口腔卫生状况及医生检查,种植牙术前建议进行洁牙(牙周基础治疗),为减少术中感染风险,利于术后种植体维护;也需要完善常规查血,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感染标志物,必要时需要检查肝肾功能等;同时手术前常规测量血压,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其他疾病的患者,术前须由专科医生和口腔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待病情控制稳定后方可行手术;除此之外,手术前避免感冒、抽烟喝酒,女性建议避开生理期,手术当天不化妆;最后,术前正常用餐,用餐后认真刷牙,避免饮酒吸烟,保持口腔清洁。
种植牙手术完成后,患者需要遵医嘱用药,服用消炎药、止痛药等,适当进行冰敷,以减轻疼痛和水肿;其次,可适量食用温凉清淡流质饮食,忌辛辣刺激,勿饮酒、吸烟,以减少对伤口的局部刺激;尽量避免用手术侧咀嚼,不要做吸吮动作,不要用舌头舔拭术区,术后可使用棉签清理伤口周围软垢,除术区外,口腔其他区域常规清洁,用餐后可用漱口液漱口,防止食物残留。最后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如果出现疼痛加剧、出血增加、发热等症状则需要及时就医。
种植修复并非一劳永逸
种植修复并非一劳永逸,它的使用寿命与个人的维护情况息息相关。目前种植牙使用寿命的世界纪录由瑞典人Sven Johansson保持,已是50多年,且该记录每天都在刷新。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养成正确的用牙习惯、限烟限酒、按时复诊,是延长种植牙使用寿命的基础。种植牙和种树有一定相似性,只有根基牢固,才能把树木种植牢固,健康的牙周状态能让种植牙使用更长的时间。若使用、维护不当,天然牙都会罢工,何况是种植牙呢!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日常生活中,按照正确的刷牙方法(以巴氏刷牙法最常用)每天刷牙2~3次,也可使用电动牙刷;除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外,还应特别注意种植牙的卫生状况,清洁的重点部位是种植牙的颈部及周围的软组织,可配合使用牙线、牙间隙刷、冲牙器、漱口液等。
其次,在种植牙修复完成后,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负重习惯过程,以免负荷过大而影响使用寿命,因此要建立良好的用牙习惯。如戴牙(种牙)后24小时内不要用种植牙咀嚼、尽量勿食用黏性食物;日常使用中,尽量双侧交替咀嚼;种植牙可以正常进食,但不能咀嚼硬物,如胡豆、脆骨、甘蔗等,严禁用种植牙开啤酒瓶盖等行为;有夜磨牙习惯的患者,建议晚上佩戴夜磨牙垫,对天然牙和种植体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除此之外,还需要限烟、限酒,因为酒精与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严重时可能还会影响骨结合,缩短种植牙的使用寿命。
最后,种牙后还需要定期复查。一般建议戴牙后第3、12个月进行复查,以后每年复诊一到两次,必要时及时就诊。
总而言之,近年来,相比其他的缺牙修复方式,种植修复由于其突出的优势成为越来越多缺牙患者的重要选择,被国际上广泛认可为人类除“乳牙”“恒牙”之后的“第三副牙齿”,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主任 满毅)
(记者张晓华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