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 袁勇贵
专家小传: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从事抑郁症、心身相关障碍临床诊治和发病机制研究近三十年。
从县医院到市医院,再到省医院,一位老人辗转8年就是看不好“肚子疼”。追溯病因发现,8年前一场语言冲突成了老人心里解不开的“疙瘩”,也是引发多年疼痛的“元凶”。经过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仅2个星期就痊愈了。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生活节奏的加快,类似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但还有很多老人未能揪出病根,饱受病痛困扰。本期《生命时报》特邀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为您讲解心身疾病的防治。
心身疾病爱找老人
《生命时报》:什么是心身疾病?为什么老年人是重点人群?
袁勇贵: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通俗地说,就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情变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几十年,医学界才对心身疾病有所认识。1982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类-1981》首次将“心身疾病”作为一类精神疾病纳入诊断。
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患者中,近1/3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而老年人更是患心身疾病的重点人群。粗略估计,60%~70%的老年疾病都属于心身疾病,这其中就包括癌症,因“谈癌色变”效应而成为典型代表。有研究发现,前列腺癌患者的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为23%和22%。
《生命时报》:老年人为何易患心身疾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袁勇贵:心身疾病与衰老有一定关系,随着年纪增长,心身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1.相对年轻人而言,老年人心理和身体日渐衰弱,疾病易感性增加。2.老年人面对的负性生活事件和突发应激事件增多,如生病、亲人朋友突然离世等,都会使老年人心身受累。3.受慢病影响。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9亿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还有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有研究显示,临床上慢性病患者的焦虑发生率超过20%,主要是担心疾病恶化与复发。此外,老年时期经济收入下降。这些都导致老年人更易出现心身疾病。
《生命时报》:心身疾病给老年人生活带来哪些困扰?
袁勇贵:心身疾病可能加重老年人病情,如血糖、血压控制不佳,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原发疾病治疗难度加大;还可能导致疾病久治不愈,比如感冒、咳嗽本来是小病,但如果心情不好,病情就可能被放大,甚至拖延成慢性病或疑难杂症。此外,心身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能力,降低其生活质量。很多老年人因心身疾病出现明显的无助感,生活能力显著下降,更有甚者可能生活不能自理。
多数医生认识不足
《生命时报》:老年人易患哪些心身疾病?临床诊疗情况如何?
袁勇贵:临床上,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身疾病是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病等社会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其次是腹泻、胃溃疡等消化疾病,以及慢性疲劳综合征、颈椎病等功能性躯体疾病。
目前,医生诊疗时主要关注老年人躯体症状,对心理症状关注不多。仅有20%左右的老年患者心理问题得到了关注,剩余近80%患者只治疗了躯体症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心身疾病的知晓率较低,很多医生和患者根本不知道相当多的躯体不适其实跟心理因素有关。例如,门诊中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高血压、心慌、胸闷等症状后,去了多家医院的心内科、消化科就诊,也做了心电图、消化内镜等检查,却还是查不出问题所在,即便如此也仍没想过到心身医学科或精神科看一看。负责看病的医生也没意识到患者可能受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
《生命时报》:目前,老年人心身疾病治疗上还存在哪些短板?
袁勇贵:首先,最大短板是对心身疾病的认识不足,识别不足。随着心身医学理念的普及,已经有20%~30%的医生能认识到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但大多数医生还是认识不足。其次,即便识别到心身疾病,很多医生也只是给患者开药治疗躯体疾病,并没有帮助患者缓解或解决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强调的是,除了药物治疗,患有心身疾病的老年患者更需要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和人文关怀。
久治不愈看心理科
《生命时报》:老人出现哪些情况时,要警惕是心身疾病?
袁勇贵:我们首先要明确,躯体疾病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有的老年人因慢性病引发了焦虑、抑郁情绪;有的则因为情绪波动较大,导致血压、血糖不稳;还有的因为长期情绪不好,诱发了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研究显示,抑郁症是诱发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患有心身疾病却只治疗躯体症状,就无法真正对症下药,病情也不会真的痊愈。
因此,能够早期识别,对心身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十分重要。如果总是拉肚子、头疼、心慌,且查不出原因,或者总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睡觉不踏实,都要警惕可能是心身疾病。此外,如果患者在消化科、心内科等专科经长期治疗效果不佳,也应考虑心理问题。可以到医院的心身医学科或精神心理科就诊,也可通过心身症状量表进行初步筛查(如下表)。
《生命时报》: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预防心身疾病的具体方法?
袁勇贵:1.老年人要安排好生活,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保证均衡且充足的营养和规律的作息,有利于预防心身疾病。2.调整好心态,坦然面对衰老。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患慢性病是人体老化的正常表现,不要因此着急上火。面对生活中的一些事,不要争强好胜,没必要为了一时面子,心理极度不平衡。3.多交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老年人要多与家人、亲戚、朋友交流走动,经常聚一聚;子女也应多探望父母,陪他们多聊天交心,能极大缓解老人的各种不良情绪。4.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既有利于预防和减轻身体不适,也有利于排解不良情绪。建议老年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游泳、跑步、打太极拳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