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副会长 郭 勇
一天,李大爷正在厨房烧鱼。刚起锅,老伴儿就过来在旁边唠叨不停:“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你看,鱼头烧焦了”李大爷不胜其扰,一气之下说:“你来做!”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上了年纪,老人容易一件事反复说好几遍,絮叨的话说个不停,家人常感到不耐烦。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副会长郭勇解释:“老人唠叨,其实更多地是想表示关心。有时候说完自己就忘记了,因此同一件事常常会说很多遍。”虽然老人唠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体来说,变得爱唠叨、记性差实际上是大脑老化的迹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而且,老年夫妻间相互唠叨,无论是对听者还是说者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好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曾刊登纽约大学医学院朗格医学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成为一位好的倾听者,对于防止脑部认知能力下降至关重要,无论对于大脑正常老化还是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性退化都是如此。
从生理角度看,说话对大脑是种良性刺激,有助保持大脑活力。人类大脑用进废退,每次说话都需要经过逻辑思考,进行语言的提炼和组织,因此,适当地多说话可刺激大脑细胞,使其保持活跃、兴奋,有效推迟大脑衰老进程。此外,说话可使口腔和咽喉部位得到锻炼,有利于保持耳咽管的通畅,使耳朵内外的压力保持平衡,对老人听力有保健作用;而且说话时会带动面部肌肉和神经活动,可降低眼部疾病或神经疾病的发生风险。
在心理健康方面,唠叨其实代表着老人有渴望关心家人、提升自我价值、进行人际沟通的需求。郭勇表示,人老了以后常会感到自我价值的缺失,如果再缺少倾听者,就非常容易有沮丧、消沉的感觉,长此以往会变得消极抑郁。而且,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交流的需求,也渴望得到对方的回应。如果一个人离群索居,没人说话交流,不仅说话能力会慢慢退化,也会出现孤僻、社交隔离等心理障碍,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其实,生活就是由桩桩件件的琐碎小事构成的,郭勇表示,只要善于理解、换位思考、平和应对,唠叨也能从家庭“噪音”转变为“福音”。
纠正抵制心态。对于老伴的唠叨,要调整自我认知,认识到这是人老的一种表现,理解对方唠叨的出发点。千万不要过于抵触,更不能嫌弃指责。如果一时无法转变思维,郭勇建议,老伴唠叨时,就把自己当作一台录音机,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记录对方的发言,然后慢慢地体味出对方话里的关心,至于这些唠叨是否能影响到夫妻以后的生活,全都由自己决定。
学会回应化解。在倾听中不用一味地顺着对方意识走,也可适时加以引导。比如,老伴絮叨时,半开玩笑地表示已经听到了,让对方不要怀疑自己的语言天赋。郭勇表示,唠叨无妨,只要闻者善听,学会巧妙化解,唠叨反而会给家庭带来欢乐。
做到和善对待。面对唠叨的老伴,要心平气和地聊天谈心,增加交流;也可以鼓励对方锻炼身体,发展兴趣爱好,参加社区公益工作,尽可能充实双方的晚年生活,丰富精神世界。郭勇表示,一旦自我的价值感、满足感得到提升,就不会在小事上过于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