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处暑,暑气至此而止,4方面养生走起

2022-08-25 16:15:30    工人日报

处暑,即为“出暑”,“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康复科王嘉麟、赵欣然医生提醒,处暑前后,气温下降逐渐明显,白天气温虽然仍会很高,但夜晚温度低,温差较大,人们应预防感冒,处暑节气如何养生,缓解“秋乏”,预防外感邪气尤为重要。

处暑节气后,生理上人体出汗明显减少,水盐代谢功能逐渐恢复平衡,进入生理休整阶段,机体于是出现疲惫感,同时处暑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易生“秋乏”,那么如何缓解“秋乏”,预防外感邪气?

1、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此时人们应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应比夏季多睡1 个小时。早睡可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则有助于肺气的舒畅。午睡也是处暑时的养生之道,通过午睡可弥补夜晚睡眠不足,有利于缓解秋乏。

同时,因昼夜温差加大,早晚应适当添衣,但此时添衣应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不宜一下添加过多,以自身不觉寒即可。

2、饮食养生

饮食上要预防秋燥,多食滋阴润肺的食物,如蜂蜜、银耳、梨、百合等。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蜂蜜:“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止痛也”。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解药毒、养脾气、悦颜色的功效,因此被誉为“百花之精”。蜂蜜中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多种维生素,多种有机酸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尤其是果糖、葡萄糖都可不经过消化而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是理想的营养佳品。

银耳亦是养阴润肺佳品。中医认为,银耳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润肺清热、养胃生津的功效,可防治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失眠多梦等病症。

3、运动养生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

秋季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要以“不累”为标准。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要避免户外活动。

4、情志养生

处暑时自然界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人们易触景生情而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处暑时要注意收敛神志,使神志安宁、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时可通过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方式以安神定志。(记者 姬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六大看起来减肥的食物,实际却越吃越胖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