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老人每天走8000步足矣

2022-07-07 18:46:03    生命时报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由于人体2/3的肌肉都集中在下肢,因此,60多岁的人虽然可以有年轻人七成的握力和臂力,但下肢力量却只剩下四成。大量研究发现,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比久坐好太多,尤其走路,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延长寿命。

近期,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健康》期刊上的一项大型国际研究,对涉及四大洲、近5万人的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确定了不同年龄人群的每日最佳行走步数范围。研究共纳入了15项研究的证据,其中欧洲4项、日本1项、澳大利亚1项、美国8项以及1项来自40个国家的数据,调查了成年人群每日行走步数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参与者平均年龄65岁,其中68%为女性。在随访的7年中,研究人员发现,60岁及以上人群每天行走步数稳定在6000~8000步,60岁以下人群每天行走步数稳定在8000~10000步,就可降低40%~53%的全因死亡风险,而更多的步数对延长寿命没有额外益处;步行速度与死亡风险之间并未发现有明确关联。此外,很多研究已经证明,步行锻炼可控制血压,降低胆固醇、血糖和体重,预防甚至改善血管硬化,还可锻炼大脑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预防老年痴呆,使人感觉轻松愉快。

走路是最简单的运动,也是最容易坚持的运动。尤其自从手机有了计步功能,每天走1万步已成为许多老人的目标,有些老人甚至为了“走”而走。其实,“日行一万步”的说法源于几十年前日本的一个计步器营销活动,但这种行为是否有益健康,当时并没有科学依据。如今看来,走路并非多多益善,因为行走过程中关节不断活动,膝关节的压力增大,若行走距离过长、没控制好行走时间和强度,反而会让关节磨损和退行性病变的速度加快。因此,采用科学的姿势、适度的频率和速度去走路,才能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老人可按照以下6个要诀勤加练习,改变走路姿势,养成正确的走路习惯,降低膝盖受伤的风险。

改正“外八”。走路时,保持双侧脚尖朝向正前方,两脚分开的距离与髋部同宽。

亮出鞋底。前脚落地时,脚跟应轻盈着地,并向前亮出鞋底。

迈开大步。走路时需迈开大步,双臂甩开。

蹬地有力。后脚离地时,脚掌要做到蹬地有力。

换双“好鞋”。穿双合适的鞋子如慢跑鞋,能缓冲走路时地面的反冲力,从而保护膝关节。老人应每半年检查一次自己的鞋,如果出现后跟磨损、足跟窝向某一侧塌陷、鞋底或鞋跟弹性明显降低等情况,就要更换新鞋。

强健肌肉。大腿前面的肌肉,也就是股四头肌,是最能保护膝关节的肌肉。经常进行勾脚抬腿练习,有助于保持甚至增强股四头肌的肌肉力量,从而避免膝盖受伤。

值得提醒的是,走路虽然益处多,但并非人人适用。患有老年性骨质疏松、老年性痴呆、高血压、糖尿病、脉管炎、劳损性关节炎、心绞痛、冠心病等心脏病的老人,以及易肌肉拉伤、经常膝盖痛的老人,均不适合一次性长时间步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 陈书艳 □主治医师 杜 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医义诊进基层 惠民服务送健康
下一篇:河南南阳:中医药文化夜市进社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