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很常见的现象,但如果宝宝的情况越来越重,变成“小黄人”迟迟不能恢复那就要警惕另一种病——新生儿溶血。看似普通的黄疸怎么就成溶血了?哪些宝宝容易中招儿?需要采取何种治疗措施呢?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亲和胎儿血型不合导致胎儿或新生儿产生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我国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其次为Rh血型不合。
ABO新生儿溶血病通常发生于母亲血型是O型,父亲血型是A型、B型或AB型时,胎儿血型可能是A型或B型。母胎血型不合刺激母体产生血型抗体,此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造成溶血。多发生在第一胎,临床症状较轻。
Rh新生儿溶血病通常发生于母亲有妊娠史或输血史,起病急,临床症状较重。如果Rh阴性血母亲第一胎生了Rh阳性血的宝宝,刺激母体产生抗体,当二胎宝宝也是Rh阳性血时,母亲的抗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当然,除了妊娠经历外,如果Rh阴性血母亲曾输过Rh阳性血或有过Rh阳性血胎儿流产史,也可能产生抗体,此时第一胎就有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表现为水肿、贫血、肝脾肿大等,严重者会在出生后短时间内出现进行性重度黄疸,造成胆红素脑病或核黄疸,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
临床中对于新生儿溶血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法: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疗法。
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它的优点是退黄疸快,副作用少,皮肤黄疸接受光照后胆红素可分解成水溶性,从肠道、尿中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但有的宝宝可出现过敏性皮疹、大便次数增多等轻微的副作用,停光照后可自愈。
药物治疗 可使用人免疫球蛋白、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减少红细胞被破坏。
换血疗法适用于光疗无效的症状较重的患儿。需从患儿动脉抽出血液的同时,同步往静脉输入新鲜的血液,输入的血量是患儿血量的两倍。可置换出血中的游离抗体、致敏红细胞和大量胆红素预防胆红素脑,纠正贫血。
溶血听起来很可怕,但各位准爸妈们千万不要惊慌,即使夫妻血型不一样,发生新生儿溶血的机会也只有2%-2.5%而已。只要按时做好检查,一旦发生新生儿溶血时,尽早就诊,还是很安全的。文/范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