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日前宣布,我国全面消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基本实现农村群众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脱贫地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城乡医疗服务能力差距不断缩小,越来越多的大病在县域内可以得到有效救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全面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累计帮助近1000万个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成功摆脱贫困,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但是,我国城乡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健康扶贫的基础上继续补短板、强弱项,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从健康扶贫走向健康乡村,仍须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建设健康乡村,必须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要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脱贫地区实际,逐步扩大签约服务重点人群范围,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和中医干预等综合服务,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四种主要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要健全因病致贫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群众的优势,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和社会救助、慈善帮扶等措施。动态监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隐患,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实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
建设健康乡村,必须加强和优化政策供给,提升脱贫地区卫生健康服务水平。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逐步扩大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继续支持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本科定向医学生,结合实际为村卫生室和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培养一批高职定向医学生,落实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责任。加快推进远程医疗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推进“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农村卫生健康服务效率。
建设健康乡村,必须加快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健全完善脱贫地区健康危险因素控制长效机制。要全面推进健康促进行动,针对影响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在脱贫地区全面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环境等健康促进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焦重点场所、薄弱环节,加大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等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建立长效管理维护机制。大力开展健康科普工作,增强农村群众文明卫生意识,革除陋习,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村群众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引导农村群众主动参与到改善生态环境中来,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健康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让我们携起手来,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进一步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水平,共绘健康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