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疼痛科主任医师 刘长信
针灸是中医针法和灸法的总称,因安全、效佳等特点,广受各国人民青睐。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针灸治病的范围越来越广。近期,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华南针灸研究中心许能贵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调查的77种疾病中,针灸在8种疾病或病症中呈现显著效果,分别是改善中风后的失语、血管性痴呆、过敏性鼻炎症状,缓解颈肩疼痛、肌筋膜疼痛、纤维肌痛、腰痛,提高分娩后24小时内泌乳成功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疼痛科主任医师刘长信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说:“充分发扬简、效、廉、便的优点,有助针灸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临床价值。”
针灸治病四大优势
针灸是世界上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医疗方法之一,也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学进入中国前,治病主要靠“一针二灸三吃药(中药)”。针灸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用石头、木棍等物体,摩擦、按揉身体来减轻疼痛。春秋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标志着较为成熟的针灸理论体系形成,其《灵枢》部分又称为《针经》,介绍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把针灸治疗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西晋时期成书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将针灸推向了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极大提升了针灸的国际影响力。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将“针灸铜人”作为国礼赠送给世界卫生组织,这对针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刺激周围神经的反射,将感觉信息从脊髓传递到大脑,然后激活周围自主神经通路,并最终调节生理功能。刘长信表示,与其他疗法相比,针灸有四大优势:
1.疗效优势。对于优势病种,针灸见效快,疗效明显,甚至“一针见效”,且适宜病证广泛。2.安全优势。与药物治疗相比,针灸疗法无毒,极少有不良反应。针灸属于微创介入疗法,除了针刺、放血等略有损伤的技术外,像温和灸、刮痧、拔罐、耳穴贴压等技术,都十分安全可靠,已成为人们日常保健常用方法。3.技术优势。针灸技术容易掌握、操作简便,易于大规模推广。4.经济优势。针灸的治疗成本相对低廉。刘长信说:“在医院各科室里,针灸科消耗医疗资源少、获得的疗效高,是投入产出比极高的医疗方法。”
要更好更快地走向全球
目前,针刺疗法是全球使用最多的中医药疗法。世界针灸协会联合会2015年的调查显示,全球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将针刺疗法用于临床;在联合国的192个成员国中,178个具有针刺疗法实践,其中59个有针刺疗法组织。以美国为例,1975年就成立了第一所针灸学校;2018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法案,将针灸列入替代性疗法,表明针灸疗法已逐渐进入美国的主流医学体系;截至2018年,美国有近3.8万名持牌针灸师。
不过,刘长信表示:“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针灸并未站在‘舞台中央’,只是其他疗法的补充和替代手段。”他认为,目前有三大问题阻碍了针灸更好、更快地走向全球。
海外立法问题亟待解决。海外很多地区的相关医疗法制不完善,针灸从业者的称谓和执业范围不统一,针灸师认证流程不规范,导致国际针灸师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此外,只有少数医疗保健系统将针灸纳入临床实践指南和国家健康保险。
国际化标准有待完善。不少针灸术语具有强烈的中国、中医特色,包括穴位名词足三里、气海等,以及针灸手法里的补泻候气、子午流注等。如果将这些术语直译出来,会丧失针灸背后的中医传统文化内涵。我国针灸标准化制定滞后的问题突出,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经穴部位》以及《耳穴名称与部位》等,都是首先由国外提出,我国才紧随其后跟着研究。
治病机制亟待深入研究。针灸由传统的中医学理论指导,其抽象化概念使西方医学对针灸产生质疑。时代在发展,我们应当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高质量的研究,尝试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深层次剖析针灸的作用机制,完善针灸理论体系,提高现代医学对针灸的认可度。
五类病推荐针灸
针对针灸优势病种的讨论,实际上由来已久。世界卫生组织曾多次组织专家讨论“针灸能治什么病”,并在1979年底发布了针灸能够治疗的43种疾病名单,1996年这个名单扩增至64种,2002年进一步扩到91种,同时还有16种值得试用针灸的疾病。
针灸相关研究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针灸治病的可靠证据也越来越多。就拿最具临床价值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说,1975年以来已发表1万多项,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针灸随机对照研究发表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国内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增长了10倍以上,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收录的相关研究也在20年间增长了4倍。2019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刘炜宏教授总结了这些研究,发现至少有68种病证是针灸的优势病种,即与中西药物、现代康复等被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相比,针灸对这些病证的治疗更具优势。综合起来,主要包含以下五大类:
1.疼痛性疾病,以头痛、三叉神经痛、痛经、腰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骨性关节炎、带状疱疹为代表。
2.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以脑卒中及其并发症为代表,还包括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尿失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3.精神、认知、情感性疾病,如抑郁症、痴呆、失眠、焦虑等。
4.免疫内分泌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等。
5.一些内脏疾病,包括胃炎、多囊卵巢综合征、前列腺疾病、视神经萎缩、耳鸣等。
不过,刘长信强调:“所谓优势病种,是相较而言的,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比较双方的变化而变化。换句话说,针灸治疗某些病,现在是优势的不等于将来还是优势。举例来讲,对于临床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早已是公认的明确有效手段,因此针灸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继承好传统中医的思想理念,更应该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新的理论体系。”比如近年来,针灸在改善恶性肿瘤相关症状、提高癌症晚期患者生存质量方面逐渐受到关注;一些现代科学技术已应用于传统针刺的临床,如电针疗法、激光针灸、穴位注射、腧穴药物贴敷、腧穴磁疗及红外线等,可以帮助提高疗效。此外,在遵循原有的中医针灸理论同时,现代针灸也要与西医文化相融合,注重腧穴的解剖部位、经络与神经系统的密切联系等。
刘长信指出,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体表特殊位置来激发自身调节机制,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治疗方式,只要人的调节机能还存在,它就能够治疗各种疾病。当然,治疗效果有所不同,这与具体病证的情况、病人体质、医生治疗经验密切相关。最后刘长信提示,对患者而言,为避免发生断针等意外事件,建议尽量选择正规医院针灸。过度饥饿、疲劳者应在进食、休息后再行针刺,否则容易晕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