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学龄儿童该怎么吃?5条准则须牢记

2022-05-26 16:14:34    健康报

5月19日,由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主办的《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发布会在京召开。会上,相关专家对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

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

据介绍,《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特定人群指南之一,是在一般人群8条“膳食准则”基础上,根据我国学龄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对《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进行修订而成。

学龄儿童是指6岁到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学龄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充足的营养是其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物质基础。”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马冠生介绍,这一时期也是一个人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将受益终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介绍,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饮食行为容易受到家庭的影响。因此,家长要注重对孩子健康饮食行为的教育,增强孩子的健康责任感。

5条准则须牢记

新版指南提出了学龄儿童的5条“膳食准则”,分别是主动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提高营养素养;吃好早餐,合理选择零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天天喝奶,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多户外活动,少视屏时间,每天60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定期监测体格发育,保持体重适宜增长。

对比2016版指南,新版指南强调了注意营养素养的提高、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注意体格监测等内容,并提出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建健康食物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马冠生对5条准则进行了详细讲解。他指出,研究发现,营养素养和学龄儿童的膳食营养摄入密切相关,总体来说我国学龄儿童营养素养水平较低。另有研究发现,学校营养教育有助于改善学龄儿童营养素养和饮食行为。“新版指南提出,学龄儿童要学习营养相关知识,认识食物,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主动参与食物的选择和制作,会阅读标签,不浪费食物;同时,家庭和学校要构建健康食物环境,鼓励和支持学龄儿童提高营养素养并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吃营养充足的早餐既可以改善孩子的认知能力,也可以降低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基于上述研究,新版指南要求,学龄儿童要清淡饮食、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规律;早餐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以及奶类、大豆和坚果4类食物中的3类及以上,可在两餐之间吃少量零食。

马冠生介绍,研究发现奶制品可以促进学龄儿童的骨骼健康,水摄入不足会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含糖饮料会增加患龋齿和肥胖的风险,学龄儿童饮酒容易引起中毒及相关脏器功能的损伤。基于以上研究,新版指南明确学龄儿童每天要喝300毫升及以上液体奶或者是相当量的奶制品,增加不喝含酒精饮料的要求。

户外活动有益于学龄儿童的身心健康,同时在预防近视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新版指南提出,每天应累计进行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要进行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3次抗阻力性的活动,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减少静坐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家长、学校、社区共建积极的身体活动环境,鼓励孩子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

“新版指南要求,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儿童肥胖防控。要定期测量孩子的身高和体重,监测其生长发育情况;要正确认识体型,科学判断体重,不能为了追求好身材过度节食减肥。要合理膳食、积极运动,预防营养不良和肥胖。”马冠生说。

新增3座“膳食宝塔”

本次发布的新版指南中,新增了3座“中国学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对比《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学龄儿童的膳食宝塔更注重精准,针对不同年龄组孩子对营养的不同需求,宝塔分成了6~10岁年龄组、11~13岁年龄组、14~17岁年龄组,具体的膳食要求也根据年龄的变化做出细微调整。”张倩说。

在盐和油摄入方面,6~10岁年龄组要求每日摄入少于4克的盐、20~25克的油;11~13岁年龄组和14~17岁年龄组均为每日少于5克的盐和25~30克的油。3个年龄组的每日饮水量不尽相同,分别为每日800~1000毫升、1100~1300毫升、1200~1400毫升。此外,大豆、坚果、畜禽肉、水产品、蛋类、蔬菜类、水果类、谷类(包括全谷物和杂豆)、薯类的摄入要求,也根据不同年龄组的实际营养需求做出了调整。(记者 郭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
下一篇:专家呼吁:“糖致百病”不可信,减糖应科学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