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人到中年找到自己的节奏

李珍玉    2022-05-09 16:47:00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博士 汪 冰

 

古人云:“四十不惑。”意思是说,人到40岁以后,处事相对通达,没有什么困惑了。可是人到中年,很多人自感精力体力均不如从前,事业发展常出现瓶颈,自己肩负照顾父母、妻儿的重任,别人能随意选择生活,自己却不再自由,越来越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于是感叹有“中年危机”了。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汪冰博士介绍说,“中年危机”不是一个病症,更像我们观察到的一种现象或者人生阶段。著名加拿大心理学家乔纳森·劳赫在《你的幸福曲线》一书中,提及人到中年有重大变化,这段时间是人生中幸福感最低落的时候。这个时期有几个特点:1.无力感,感觉没有心力,也没有体力,能量储备不足;2.无趣感,生活找不到乐趣;3.无望感,未来生活似乎没有什么值得期待,再往后就是衰老;4.无意义,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以前认为有个好工作、好伴侣、有了孩子,就是幸福,当拥有了这一切,发现“自己”没有了。

“中年危机”的产生有一定社会因素,比如对年龄的偏见。如今的职场和社会中,似乎年轻才是值钱的,青春才可以变现,衰老是不值钱的,经验也是没有价值的,超过一定年龄就不受雇主的欢迎……“中年”的负面标签让年龄成为一种“负资产”。此外,社会对能量也有偏见。网络上常有“精力神话”:一个女高管,满世界飞,还照顾三个娃,好像我们都要羡慕这种人、要追求这样的“境界”。但从压力管理的角度看,每个人的活力天生是不同的,有精力特别充沛的人,也有散步型的人,如果让一个散步的人去跑马拉松,对身心都是超负荷。再加上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健康受损、经济压力、养育负担等,都让“中年”看起来危机重重。

中年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如果遇到“危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又有什么好的应对方法?汪冰的建议是,人到中年后,需要在既有的生活框架下,想方设法活出新的精彩,体验你想体验的幸福感。

1.换个角度,破除偏见。人变老真的就只有丧失没有收获吗?肯定不是。随着年龄增长、阅历的增加,人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智慧,有更多应对人和事以及生命中各种挑战的智慧。而有智慧的人,无论进入哪一个领域,对基本规律的认知都较为清晰。另外,当中年感觉能量不足的时候,这是在提醒大家,认清自己是哪一种活力水准的人,是对自己非常重要的认知过程。活力水平低不是缺陷,拥有智慧仍可以四两拨千斤。这个阶段要设定生命的优先级,学会删繁就简,调整生活来适应能量减退,找到自己的节奏而不再跟着别人奔跑,不要脱离实际不停给自己打鸡血。

2.感悟人生,重建意义。每次人生意义的破产,都是意义重建的契机,中年就要经历一个蜕变期,可否把中年危机当作第二个青春期呢?人到中年,再次迷茫,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不甘心,所以仍有渴望。把人到中年所经历的幸福感低落当作一个生命阶段,把它当作正常的发展规律接受下来,不跟自己为敌,就不会总是内心抗拒或聚焦在负面部分,也更容易全面看待这种变化。

3.减少批判,持续成长。“中年危机”其实有一部分也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危机,那就是自我否定。总是容易拿自己跟同学、发小、邻居、同事比较,比不过就觉得自己失败、一事无成。如果抱着这种固化、封闭的思维,会觉得别人的成功都是威胁,加深自我批判、否定。不管在什么年龄段,都可以怀有成长型思维,知道自己有些事情还能做得再好一些,也愿意通过行动来改变、向优秀的人学习,这样人生视野就会更开阔。

4.懂得倾诉,自我照顾。到了中年,似乎不像年少时那样愿意把所有真心话、脆弱感都暴露出来。但再强的人都需要宣泄的出口、依靠的对象。一定要建立起和谐有爱的社会支持系统,在疑惑、难过、忧心时可以诉诉苦。同时听听别人的故事,可能还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其实没那么难。若你此时此刻确实无人可依,就要学会自我陪伴、自我关爱,给自己喘息的时间,做让自己快乐的事,发展出健康的处理负面情绪的方式。不论是兴趣爱好、身体锻炼、收拾屋子,任何一件小事,都非常重要。寻找一件能让你心安、心静或心悦的事情,照顾好自己,心情才会改变,状态也会不同。

“我们总在40岁怀念30岁,在50岁怀念40岁,其实每个年龄段都有特点,要学会接受,接受你到了中年,接受你有做不到的。总之,人到中年要用累积的智慧、资源、能力,专心地在一段时间做好一件事情,就很棒了。”汪冰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各国全力疏导孩子心理
下一篇:化解冲突有八个招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