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大风天气频繁,加上温度日渐升高,很多人容易出现脾气暴躁、咽喉肿痛、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对于上火,有些人认为要及时“灭火”,有人则说应让火发出来才行。那中医治疗上火,到底是“灭”还是“发”?
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吕沛宛表示,老百姓所说的“灭火”多指用中药直接将身体上火引起的各种症状消灭掉,就像用灭火器喷灭火焰一样,但中医里的灭火只适合体内有实热的症状(舌质红、苔黄厚、大便干结、感觉身体特别热和燥),临床更多用的是“发法”。具体如何理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解释为“火郁发之”,即通过宣发郁热,疏散郁结,透邪外出,以达到气机调畅、阴阳平衡的目的。举个例子,如果有口渴烦躁、咽喉肿痛等上火症状,就可用生石膏、银翘散类辛散寒凉药物,通过其发挥药效将体内内热逼出达到去火效果。临床发现,上火多由以下因素导致,对症“发火”才能事半功倍。
吃得太多。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上也不再是以往的粗茶淡饭,导致体内能量过剩。当这些能量积滞到体内消耗不出来,就会生成火。这种情况建议饮食要控制食量,尽量多吃蔬菜、粗粮,再配合吃些调节脾胃功能的药物,能量发出来了,“火”就会随之消散。
运动太少。运动是能量消耗的重要途径之一,运动太少,吃得即便不多,也会有多余能量滞留体内,时间长了就会上火,多表现为额头起痘。这种情况运动一段时间就能看到效果。
情绪紧张。心情紧张,气机运转不畅,积攒久了,就会化生为火。中医认为,火郁发之,往外发散才能使其消失。因此,这类人群平时要注意愉悦心情,治疗原则是调畅气机。气机通顺了,火才能发出来。举个形象的例子,把手攥紧,手心会冒汗,非常热。这时要想把热散出来,就需要把手掌张开。
穿得太多盖得太厚。这两种情况下,会导致热被捂住不能散发,火性延上导致上火。此时,衣服少穿一些,晚上被子盖薄点,让热发出去,火也就下去了。
吕沛宛提醒,以上个人情绪问题和生活因素导致的上火,可先通过自我调节解决,解决不了或其他问题所导致的病症,需由专业医生辨证施治,切勿在家自行服用去火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