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养老规划,从四方面着手

高 阳    2022-04-22 10:51:17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杨一帆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64亿。联合国预测,到2026年,这一数字将超过3亿,2052年将达峰值4.9亿,届时全球每4位老年人中就有1位生活在中国。面对即将进入的深度老龄化社会,每个家庭都应做好充分准备。对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居家养老是更现实和稳妥的养老方式。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一帆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居家养老需要考虑老人身体因素和客观准备条件,可从4个方面进行规划。

退休前有规划。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如果等到快退休了,再进行退休规划显然有点晚。杨一帆认为,当前我国人均寿命已超过76岁,应根据自身年龄和身体变化,在退休前3~5年做好退休规划,规划中应设计好未来至少30年以上的养老生活。经济上,要准备好20~30年退休金储备,这笔养老金应从中年开始准备。居住地规划上,要考虑退休后的居住环境,如小区物业如何、距医院或公园多远,以及最基本的银行、超市等配套设施是否完善。生活上,如果身体还算健康,退休后要不要上老年大学,或考虑二次就业、返聘等;如果身体不太好,是否要聘用护理人员或保姆等,这些问题可早做打算,与子女提前商量安排。

退休后调心理。退休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它预示着原来的生活习惯、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将发生变化。退休后,离开了多年付出、热爱的工作岗位,以及多年适应的工作节奏、生活环境,所有的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很大变化。杨一帆表示,刚退休的一两年内,很多老人可能会有生活、心理上的不适应,应及时调整步调,健康步入老年生活。首先,要克服“无为无聊”的自卑心态,积极向上,精神充实,努力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其次,可以从年龄、特长、爱好等具体情况出发,自己设计旅行、健身、唱歌、跳舞等活动,将退休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探亲访友,多交些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会圈、朋友圈,重新开始新生活。最重要的是,要管理好退休后的健康问题,规律作息,不要因为退休而过度思虑,如果退休后迟迟无法适应,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打造适老环境。据统计,每年有近4000万老人跌倒,约一半发生在家里。在我国65岁以上老人中,平均每10人就有3~4人发生过跌倒。因此,居家养老人士要注意家庭环境的适老化,不友好的居住环境就是给老人的健康“埋雷”。与其儿女从电话中听说老人摔跤,急得团团转,不如早点做出改造。适老化改造要充分考虑老人生活的便捷性、安全性,要重新设计、改装或装修,以解决如厕难、沐浴难、照明难、起居不便捷、安全无保障等问题。尤其是高龄、空巢、独居、行动不便等重点老年人群,要做好配套改造,比如,在卫浴空间,通过安装智能马桶、恒温花洒、安全扶手、洗澡椅、防滑垫、感应夜灯等智能设施,让老人安全、舒适地如厕、沐浴,减少安全隐患,避免意外发生。

善用康复辅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4000万老人失能或部分失能,78%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年纪越大,越是各种疾病和意外的高发期,尤其过了七八十岁。大量高龄老人居家养老都遇过自理难、照护难的问题,生活中很多事情很难独立完成,这时就需要适合的辅具(即“康复辅助器具”)。当下,普适性的辅具较多,它出现在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帮助移动、如厕、洗澡、吃饭等,维护身体功能,保持生活质量。还有一些数字化智能监测设备,可以用于监测失智老人或其他精神障碍老人的实时位置,防范老人走失,如防走失手环、防走失胸卡等。远程监控设备可让子女更加安心,随时查看老人居家养老实况,不至于让老人陷入到孤立无援的境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纠正姿势防范老年病
下一篇: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