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每个人体内都有癌细胞,真的吗?专家这样说……

2022-04-20 18:12:56    科技日报

每年的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在“防癌的真相”癌症早筛科普直播上,多位肿瘤防治领域的院士大咖直接解答老百姓心中最关心的问题。

每个人体内都有癌细胞,真的吗?

“每个人身体里都有癌细胞”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的机体每时每刻都和不少致癌因素发生着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身体里DNA的不稳定、导致细胞的转化。”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詹启敏解释,从某种意义上说,癌变会不断地产生。

詹启敏同时表示,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不用担心,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免疫监控系统,在体内出现单个癌症细胞时可以不断清除。所以保持良好心态可维持体内的平稳状态,达到免疫体系的最佳状态,通过好的手段去早筛早诊,发现早期癌症或者癌前病变,及时识别、清除癌细胞。

癌症遗传是“宿命”吗?肿瘤体质的说法科学吗?

在现实中往往发现,有的家族患肿瘤的几率高,那么癌症遗传是“宿命”吗,“有的人生来就是肿瘤体质”这种说法科学吗?

“有些肿瘤的出现是由于某个重要的基因突变,比如一种叫BRCA的基因突变之后,容易导致乳腺癌、卵巢癌,可能性高达70%。”詹启敏解释,但这种完全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癌症形成的几率在整个肿瘤里边仅占5%。

体内还有一种有遗传性的易感基因,在与致癌的外因相互作用下容易患上肿瘤。“因此远离致癌物、保持健康的状态可以把遗传的易感因素降到最低。”詹启敏说。

针对肿瘤体质的说法,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田艳涛表示,肿瘤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下的疾病。2020年我国新发肿瘤患者457万人,家族遗传性肿瘤占5%—10%,而90%以上的患者,是因后天饮食起居的习惯、情绪管理等掌握不好引起的。

肿瘤有没有“征兆”?癌症早筛准吗?

肿瘤到来之前会不会有征兆,提前预发警报呢?

“所有肿瘤的早期症状都是没有典型症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长聘教授王贵齐表示,自认为很健康的时候吃嘛嘛香,因此要主动做筛查、做早诊,才能更早发现肿瘤的“征兆”。

“我国肿瘤发病率并不靠前,但最大的问题是我国肿瘤患者死亡率比较高,五年生存率比较低。”王贵齐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筛查实现早诊早治,甚至一些肿瘤还可以实现治愈。

癌症筛查早诊的科学方式什么样?

王贵齐认为,应为老百姓提供一些居家、简便的初筛技术,通过便潜血检测、基因检测等无创手段等初筛发现高危人群,再到医疗机构进行胃肠镜的精筛。

“通过筛查从表面看着很健康的无症状人群,发现早期癌症或者癌前病变的患者,避免癌症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诺辉健康CEO朱叶青说,筛查就是从表面看着健康的无症状“人海”中,捞出癌症或者癌前病变的“针”,避免这些患者的癌症进一步发展。癌症筛查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保证筛查显示没问题的人尽可能没问题,即排阴不漏检。

朱叶青介绍,《科学》杂志曾提出癌症早筛的5大挑战,其中提到了早期癌症的生物学特征、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等,诺辉健康的常卫清通过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确定用于筛查的生物标志物,通过算法模型把包括血红蛋白、基因和基因甲基化的结果综合分析判断一个人的患癌风险,通过中国癌症早筛最大规模的前瞻性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验证了性能。

“以结直肠癌筛查为例,利用试剂盒比如粪便的FIT-DNA的常卫清检查进医院、进社区、进家庭,可以覆盖不想做指检也拒绝肠镜的人群,实现早诊早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介绍,筛查后可以对人群进行不同的风险分层,分出高、中、低、较低风险,更有利于肠癌的筛查和发现。(记者 张佳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与癌症有关 你有吗?
下一篇:新规能否清除“擦边球”水光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