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世界孤独症日:多一份了解 少一份误读

乔业琼    2022-04-02 15:27:22    人民网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据有关统计,我国孤独症患者可能超1000万。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让我们对他们的“孤独”多一份了解,少一份误读。

警惕早期“五不”症状

孤独症人士从外表一般很难看出残障特征,但行为表现却可能让人觉得很另类,甚至产生各种误会或冲突,其实,这些都是由他们在语言、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行为等方面的缺陷所导致。北京市海淀医院精神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汪静介绍,自闭症的主要症状包括社交和语言障碍,以及重复刻板行为。

如何及早发现孤独症?汪静表示,发现孩子没有或很少目光交流,语言交流不畅,总是不合群,一个人在角落里面玩,有奇怪动作和兴趣时,就需要重视了。

自闭症的早期表现症状可以总结为“五不”(“五少”)。不(少)看:目光接触异常,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不(少)应: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不(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不(少)说:多数自闭症患儿存在语言功能延迟;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

首都儿科研究所保健科主治医师张丽丽表示,在母亲哺乳或对着婴儿微笑时,即使是三四个月的小婴儿也是有回应的。如果孩子听到声音不理、不看、不说、不笑、不能辨认,也可能是孤独症的表现。

让尊重和关爱落在实处

如何尊重和关爱孤独症人士?对此,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孤独症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郭德华表示,了解才能理解,理解才能关爱,关爱才能接纳,不排斥、不拒绝孤独症人士是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很多事情,让尊重和关爱落在实处。比如:

1、全力信任支持。孤独症人士具有刻板的认知和行为特征,不容易转换环境,不喜欢改变,有时会给人固执的感觉,需要周围人多些温柔以待,力所能及帮助他们;

2、增加社区融合。社区是每个人重要的生存环境,社区融合是促进孤独症人士融入社会的最好策略;

3、积极尊重鼓励。尊重孤独症人士的同时,也要尊重那些帮助孤独症人士的相关专业人员,为他们的成长和执业环境提供支持;

4、关心支持家长。家庭是孤独症人士最重要的生存港湾,由于社会不理解、长期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孤独症家长是最需要关心、鼓励和支持的群体;

5、努力消除歧视。孤独症人士存在表达、交流障碍,有些刻板行为,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但他们有与人有关的一切权利,应该得到支持和保障。

郭德华说,其实,孤独症人士只是存在一些社会交往障碍,他们的行为特质,不是态度问题,而是技能不足导致的,要正面看待他们存在的问题,多宣传他们的积极特征。(综合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孤独症主要病因是啥?如何干预治疗?一图看懂
下一篇:“Z世代”喜欢喝什么饮料?上海市消保委最新调研来啦!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