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赓续红色基因 凝聚磅礴力量

新时期如何弘扬延安精神

——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艾平

仇玉平    2022-01-25 10:33:19    《人民周刊》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闪耀着共产党人的杰出智慧,彰显着砥砺前行的制胜密码,而百年奋斗史所构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立党兴党强党的丰厚滋养,更是我们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之源。

在我们伟大的党迈向新征程之际,本刊专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艾平,畅谈党的精神谱系和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中,延安精神尤为独特。艾平认为:“这种独特首先来自延安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其次来自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还来自延安精神超越时空的重大意义,同时也来自延安精神固有的与时俱进的内在禀赋。”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艾平

 

延安精神是革命实践的概括和升华

记者:伟大精神筑牢信仰之基,激励和引领我们开拓前进,您是如何理解和看待党的精神谱系重大意义的?

艾平: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为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总结党的成功方略,从党的初心使命中凝练出党的辉煌逻辑,从党的百年实践中建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党的精神谱系由党带领人民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伟大实践中积淀生长而来,它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本色,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底色,展现了我们党在历史洪流中始终屹立不倒、挺立潮头的浩然气概和超凡胆色。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由革命英烈、仁人志士、功勋楷模的牺牲与奉献铸就而成,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深刻认识其来源与生成、精髓与实质、实践与未来,准确把握其背后蕴藏的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光荣传统、优良作风,是读懂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的必然要求。从中,我们能够直接感知先辈们不怕牺牲、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品格熏陶,能够深刻感受到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宗旨教育,能够全面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进而才能真正从党的红色血脉中感触到百年奔涌矢志复兴的磅礴伟力,激励大家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记者:我们知道延安精神源自毛主席的直接关怀和亲自倡导,它的具体内涵有哪些方面?

艾平:延安精神是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中共中央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是对延安时期革命实践的概括和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追求、纪律、作风的体现,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价值观和人生观。

历代党的领导人都对延安精神的内涵作出过总结。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60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我们首先要自己坚定信心,然后才能教育和团结群众提高信心。江泽民同志2002年3月31日在陕西考察工作时将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胡锦涛同志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也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弘扬延安精神作为从严治党、推动自我革命的永恒课题,多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用延安精神净化政治生态”。

记者:延安精神是党的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艾平:谈到延安精神的形成,首先就要谈及延安时期。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革命圣地延安,既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最终夺取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的出发点。

从1935年到1948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吸引大批有志青年和知识分子奔赴延安,建设了一支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扩大了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创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权,加强了共产党的建设,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研究和开展了民族和宗教工作,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如果我们把眼界再放宽一点,可以说延安时期也是中华民族从落后挨打,到走向胜利、走向富强的转折期。延安时期的初始阶段,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逐渐成为民族救亡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又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进而赢得全国人民的支持、建立了新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延安时期也是中华民族从落后挨打到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

可以说,中共中央在延安的13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克服种种艰难困苦,取得了非同凡响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国革命的关键转折,从此带领中华民族从落后走向复兴,同时也孕育出了伟大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具有鲜明特质

记者: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灿烂华章,在您看来,它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质还有哪些?

艾平:国庆72周年之际,党中央批准公布了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46种伟大精神。其中“建党精神”单列,此外还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6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2种、改革开放时期9种、十八大以来8种。

尽管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其主体并不相同。其中绝大多数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伟大精神,其主体都是时代楷模。其中有以个人命名的,如张思德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以及铁人精神和孔繁森精神;有以集体命名的,如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有以职业命名的,如劳模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有以事件命名的,如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还有以地域—时代命名的,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照金精神、太行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等。

党的精神谱系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浓缩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但真正以“中共中央”为主体的为数不多,像延安精神这样有13年跨度的更是不多,何况又诞生于我们党真正成熟的延安时期。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迅速发展壮大,中共党员实现了从5万到100万的关键跨越,到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时,中共党员人数已经发展到121万人。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撰写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文章。他写就的《论持久战》,既批判了所谓的速胜论,又批判了亡国论,指出了抗日战争今后的发展前景;他撰写的《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中华民族今后的发展方向;他著述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共产党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据统计,《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收入的159篇文章中,有112篇是在延安时期撰写的,占71%。

因此,延安精神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密码和遗传基因。在新形势下,延安精神对我们当代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拥有跨越时空的力量和价值。共产党人必须在新时代把延安精神融入灵魂血脉,争做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表率。

记者:延安精神拥有超时空力量和价值,体现着我们党与时俱进的非凡特质,它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否也有积极意义?

艾平:延安精神不仅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遗传基因和成功密码,更在中国共产党后来的奋斗中催生出新的伟大实践与精神。

延安精神的内涵,不仅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努力使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第一次飞跃,同时也包含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努力。

20世纪40年代末,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提出了“轴心时代”的历史理论。在他看来,“轴心时代”形成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是古代文明的顶峰,是多个古代文明相对独立地塑造人类精神与世界观的伟大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东、印度、中国、古希腊都出现了一批先贤,如释迦牟尼、孔子、苏格拉底和犹太先知等,他们创立各自的思想体系。今天的全球化时代被许多人看成是第二个“轴心时代”,即世界上具备文明统一形成一个全球文明的时代。史学家、英国学者汤因比在20世纪70年代预言,中国将成为统一人类文明的主导因素。现在我们有把握说,延安精神将是中华民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精神产品!

因此,我们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不是要沉湎于延安时期的历史辉煌,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时代内涵和现实启示。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努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延安精神应该是新时代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重要精神和文化力量。

 

进一步研究和弘扬延安精神

记者:当前我们学习和传承延安精神应注重哪些方面?

艾平: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迈向第二个一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研究探讨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当代价值,对于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全新使命、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局面,有着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关键是要坚持政治引领,做向党中央看齐的表率。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根本所在。弘扬延安精神,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的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让忠诚核心成为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并体现在一切工作当中。要坚决贯彻党的思想路线不动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始终铭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依靠斗争赢得未来。

记者:作为弘扬延安精神的社团组织,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又走过了怎样不凡的历程?

艾平: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是一个以弘扬延安精神为宗旨的社会团体,30多年来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研究、宣传、践行延安精神方面作出坚持不懈的探索。在国庆72周年之际,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更使研究会全体会员受到巨大鼓舞。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首先自己高举弘扬延安精神的旗帜,努力学习、研究、宣传、践行延安精神。同时由于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的成立,在全国18个省区市也都相继建立了当地的延安精神研究会。

那么,为什么要成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呢?20世纪80年代末期,彭真、马文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让中国的下一代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史,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非常支持成立延安精神研究会。1990年5月18日,在全国政协礼堂正式召开了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成立大会,选举马文瑞同志担任会长,还特邀彭真同志作为延安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在彭真名誉会长和马文瑞、李铁映、王晨历任会长领导下,坚持用延安精神办会,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历届中央领导同志都对研究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上报的工作报告上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而且在第五次、第六次会员大会召开之际先后两次发来贺信,这是对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工作最大的鼓舞和支持。

在贺信当中,除了祝贺大会的召开,并问候全国所有从事这项光荣事业的同志以外,他还特别强调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希望同志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记者: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下一步将开展哪些重要工作?

艾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恢宏篇章,开启了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深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高度信任和坚决拥护。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觉服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始终坚持把学习、研究、弘扬延安精神作为研究会的中心任务,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国家发展大局确定好主题,密切联系实际,召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讨会,努力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在抓好“一史两志”课题与“长征女红军”课题研究的同时,支持有能力的同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领导机关提供有价值的咨询报告。

今天,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在以王晨同志为会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会人员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进一步研究和弘扬延安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人民周刊》2022年第1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刘邓大军怎样站稳大别山
下一篇:用好红色资源,矢志“铸魂塑形”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