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国家公园 > 正文

设立岩溶国家公园 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访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十一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际瓦

《人民周刊》特约记者 庞革平    2022-06-07 10:02:05    《人民周刊》

建设国家公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年以来,在12个省区推进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这些试点中,尚未有岩溶国家公园。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十一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际瓦认为,创建岩溶国家公园,对于保护岩溶地区生物多样性、探索石漠化治理新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创建岩溶国家公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我国岩溶区域广布,面积约为20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1.46%,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其中以广西、云南、贵州最为集中,岩溶面积为31.86万平方公里,占三省区国土总面积的39.44%。桂滇黔岩溶地区留存着世界上极其完备且典型的岩溶地貌,是我国植物区系三大特有中心之一,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地质遗迹资源独特,自然生态资源丰富。

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要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岩溶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桂滇黔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石漠化面积6.36万平方公里,占三省区岩溶面积的19.96%。石漠化治理是岩溶地区生态修复和自然保护的重要工作,这些年来滇黔桂三省区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石漠化面积年均缩减率为4.2%。设立岩溶国家公园,可以最大限度地科学保护岩溶生态系统,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

可行性。桂滇黔岩溶地区已建立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特别是桂西北地区的河池、百色以及云南、贵州与之相邻的地区,岩溶地貌最为典型独特,目前有10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和管理工作扎实,并已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根据《国家公园设立规范》提出的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管理可行性,以上区域已经形成了较好的生态保护和管理基础,初步具备了国家公园的创建条件。

 

创建岩溶国家公园的建议

支持创建区域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建议国家林草局将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区域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以广西的红水河—七百弄、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国家地质公园、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区为代表区域,创建范围涵盖广西的河池、百色及云南、贵州与之相邻的岩溶地区,包括云南的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博吉金国家森林公园和贵州的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并优先批准完成创建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建设科研创新平台,设立国家级石漠化重点实验室。加大岩溶地区生态植被恢复和石漠化治理力度,支持中国科学院在环江县肯福村创新岩溶地区绿色生态发展新路子,总结推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誉的“肯福模式”,在创建区域建设更多的生态恢复、环境治理帮扶研究点,加强保护区域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岩溶地区生态改善与绿色富民产业协调发展。

加强对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的指导。建议国家有关部委牵头建立省部级联合工作机制,组织专家和技术团队开展创建岩溶国家公园的技术指导,重点指导编制国家公园的科学考察报告、符合性认定报告、社会影响评估报告、设立方案等国家公园申报材料,争取早日获得国务院批复建设。同时,指导和支持该区域内自然保护地开展特许经营试点,科学布局和依规发展生态产业。

(《人民周刊》2022年第10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2年,我国将新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下一篇:在国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如何体现公益属性?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