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公益 > 正文

15分钟文明实践活动圈 打造百姓身边的精神家园

2022-02-21 14:39:55    西安晚报

汉城街道三九社区群众共同绘制百米画卷 记者 王旭东 摄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要延伸到哪里。

猜灯谜、做灯笼、滚元宵、赏花灯……在刚刚过去的元宵佳节,家住未央区汉城街道三九社区的张阿姨欢欢喜喜地涨了知识、领了礼品。“丰富有趣的文化活动办在了家门口,现场讲传统文化、绘百米长卷,这个元宵节真是过得又文明又喜气!”

文明实践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

元宵佳节当天,三九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了“我们的节日 元宵节——百米长卷颂祖国 喜迎元宵庆虎年”主题示范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盛宴。

如今,在未央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蓬勃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逐渐成为市民群众学习理论政策的精神加油站、丰富文化生活的群众大舞台、倡导移风易俗的工作助推器,常态化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文明实践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记者了解到,未央区按照“因地制宜、务实管用、就近就便、便民惠民”原则,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中心,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社区综合文化站、科普基地、健身场地等阵地进行联合打造,分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服务和体育服务五个功能模块,将散落在全区各部门的各类服务阵地纳入文明实践阵地,构筑起15分钟文明实践活动圈,打造百姓身边的精神家园。

2021年,我省推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陕西创新案例》,未央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做法和成效获得群众认可,榜上有名。

“堂前燕”宣讲奏响文明实践“最强音”

“咱们在高校求学不容易,可一定要提高警惕防诈骗,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及时报警,提高自我预防、自我保护、自我应对、自我逃生的能力。”不久前,“中国好人”韩红辉走进了陕西科技大学,向学生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的常识。

韩红辉是一名反扒志愿者,也是未央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堂前燕”理论宣讲团的讲师。在未央区,像韩红辉一样的宣讲团成员还有1200余名,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党的好声音传递给千家万户。

“我们广泛动员机关干部、驻地企业职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文艺工作者、妇女代表、少先队员、革命老兵、专家学者等1200余人组成‘堂前燕’宣讲队伍。以‘8090微宣讲’‘板凳会’‘屋檐下的宣讲’‘红色咖啡厅’‘茶吧’等多种宣讲形式,通过小故事阐释大主题,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党的奋斗故事感染人,讲述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讲述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深入宣传、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凝聚群众。”未央区委文明办工作人员介绍道。

如今,“堂前燕”宣讲团着力培育了一批鲜活生动、鼓舞人心的理论宣讲“名嘴”,先后开展了“百名书记谈初心”“百名党员讲党史”“百名少先队员讲英雄故事”等宣讲活动,把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基层治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内容融入宣讲,把理论高度、思想深度简明易懂地讲出来,让老百姓听得懂、坐得住、学得进,让理论宣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截至目前,“堂前燕”已开展文明实践各类宣讲活动1200多场(次)。组建156支文艺志愿小分队,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引领作用,组织动员基层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市民大舞台”460多场(次)。

群众性志愿服务有声有色塑造品牌

“志愿者隔三差五就到我们这里,打扫卫生、宣传安全知识、开展义诊活动,为我们办了很多实事和好事。”枣园安居社区居民王大爷说,在志愿者的影响下,平日里他也自觉参加到社区志愿者服务中,还号召社区居民邻里互助、文明友爱。

近年来,未央区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群众性志愿服务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探索出一条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路径。“妈妈亲子”志愿服务队、“居民说事点”“楼宇一小时”“初心志愿日”等都成为未央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

未央区委文明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整合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艺骨干、返乡党员、退休职工、“五老”人员、社区达人、区域网红等各方力量,未央区做强做大志愿服务“朋友圈”。通过“西安志愿服务”和“志愿云”小程序规范志愿者注册流程,形成点单配单体系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截至目前,未央区已成立各级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433个,招募志愿者骨干近13000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达80余个,覆盖全区的志愿服务体系初步建成。(记者张端 实习生徐福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河北大学生志愿者:从高原支教到冬奥服务
下一篇: 内蒙古自治区妇联“把爱带回家”温暖2.69万名留守困境儿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